我和宋鸿兵都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一天
  作者:文奕刀
  我和宋鸿兵都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一天。
  这是一个苍白的历史事实。
  华尔街位于纽约市的Manhattan岛,是世界金融中心。关于华尔街,媒体天
天报,我就不多说了。
  宋鸿兵1994年9月来美国后,就一直在首都华盛顿求学和工作。直到他海归
回国,没有动过。
  华盛顿和纽约市的距离是大约360公里,请问一个住在华盛顿的人,如何去
360公里以外的华尔街工作?
  事实上,他也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一天,连实习都没有过。他的最后一个单
位是两房,在华盛顿,跟华尔街只是有业务关系。
  美国是一个十分讲究文凭,学历,资历以及人脉的国家。华尔街更是如此。
你要想挤入华尔街,要么有名牌大学的MBA或经济类的PHD,要么有什么过硬的工
作经验,要么你三大姨八大舅给你安排个小职务过度一下。有些物理,数学的博
士也被找去做计算机模型。
  我们这些留学生显然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我虽然有个MBA学位,但学校很一
般不是名牌,所以也没戏。宋鸿兵是学教育的,前面说过在计算机浪潮下,他也
修了计算机方面的课,是不是拿了学位,我不清楚。但,一个没有任何商学或经
济学背景的中国留学生,是绝不可能被华尔街的老板雇佣的。我的中国朋友中的
确有人进入华尔街工作,全部是做计算机模型和统计分析。中国留学生能进入华
尔街核心行业的凤毛麟角,能做Floor Trader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并不是个丢人的事。但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却想给
人一个在华尔街工作过的印象,就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了。
  宋鸿兵多次对媒体说,他成功地逃离了华尔街。
  一个从来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的人,如何逃离华尔街?怎样理解这句话已经
超出了我的智力范围。
  我们怀着最大的善意来理解一下帮主的话:
  因为宋鸿兵工作过的位于华盛顿的两房跟纽约的华尔街有业务往来,(两房
从二级市场买入贷款,再打包成证券卖到华尔街)宋鸿兵本人在两房做计算机编
程,所以拐上七八个弯地说,他也在“华尔街工作”。但华尔街是全世界的金融
中心,与它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岂止千万,是不是大家都可以说,我也在华尔街工
作!我以前在芝加哥的Morningstar(
www.morningstar.com)做基金和股票的评级
工作,跟华尔街也是密不可分,评的就是华尔街的基金和股票,是不是也可以说,
我在华尔街工作?
  严格说来,你应该在华尔街5大投行工作,才可以说,我在华尔街工作。
  稍微广义一下,你如果在花旗这样的大银行的投资业务部,也可以算在华尔
街工作。
  在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人一般也不说自己在华尔街工作。
  宋鸿兵在360公里以外的华盛顿写计算机程序,如何算在纽约的华尔街工作?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网上流传的一个他的简历:
  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
(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
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
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
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
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
作。
  根据我对他的了解,这的确出自他的手笔。
  首先,宋鸿兵是1994年9月来美的,为什么要说成90年代初?当时离1995年
只有三个月。1995年该算成90年代中吧。90年代初,总给人一个1991,1992年的
印象。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说1994年?而要用“初”这样的字?为何要打这样一
个擦边球?
  第二,宋鸿兵一直是个计算机程序员。做得久了,叫Senior Consultant,翻
成中文就是高级咨询顾问。但这是翻译中的移花接木!宋鸿兵1994年才来美留学,
短短十年后就能在两房做高级咨询顾问?你觉得美国人都是250啊?两房相当于
我们的中金,中石油这样的大公司。你自己想想看,一个母语不是汉语的外国留
学生来中国留学,十年后他就成为中石油的高级咨询顾问?这可能吗?在中国不
可能的事,在美国一样不可能。宋鸿兵既不是高级的,也不是什么顾问,更与两
房的管理层,决策层沾不上边,他就是一计算机程序员!
  第三,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什么样的系统设计?系统设
计有两种,一个叫BSD -- business system design;一个叫CSD -- computer 
system design. 作为一个程序员,是做CSD的。有时跟做BSD的开开会,了解用
户要求,再改改程序 -- that's it! 绕来绕去,宋鸿兵就是不说他的真实工作 
-- 编程。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什么时候来美,在美国做什么,有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
全部用一种移花接木,模棱两可,偷梁换柱的春秋笔法来写,那么你对他“编著”
的书是不是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评书以前,我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写我和宋鸿兵的过去,就是要让
大家对他的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这个博客,第一是写给我和宋鸿兵看的。正如我的副标题 -- 记录真实的
历史,揭开尘封的记忆!
  事实上,开博前,我跟宋鸿兵打过招呼,我要开博写写我们的过去,你觉得
不妥,我可以不写。开后,我再次电邮他,你觉得不真实的地方,指出来,我可
以改,也可以停笔。他两次都保持沉默。
  我文奕刀写个博客的自由总有吧?难道要我山呼“帮主千秋万代,一统江
湖!”,等着帮主的御批才能够开写?笑话!
  第二,是写给川师附中高86级6班的同学和老师。我的笔墨能勾起你对过去
青春岁月的回忆,加深对我和宋鸿兵的了解,我就没有白费功夫了。也请你一起
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其他的朋友,当然也欢迎你来。如果你刚好是宋鸿兵的粉丝,直面的历史可
能让你有一点不舒服,但我必须实话实说。我和宋鸿兵都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一
天。
  很不幸,这就是历史。
  更多请看: 文奕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