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10-22 21:49:09
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开三高
有意义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3 10:07:19
三高国内很多高校懂的老师其实很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3 10:07:35
三高国内很多高校懂的老师其实很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3 12:00:58
三高交流群93617807,欢迎大家加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3 13:15:28
nov17 发表于 2009-10-22 21:49
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开三高
有意义么
我觉得除了计量,另2门不靠博士没用处
刚开始接触高宏,高微,和中级的完全2个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23:49:19
我也有意学习三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4 14:24:18
搞理论的必须得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4 17:02:49
其实三高并不难,关键要下功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4 18:42:23
支持楼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4 20:27:28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7 12:56:04
厦大也有开三高,经院和亚南院各有特色,但总体上讲不出真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9 19:26:39
马上研一,第一学期就要上高微和高宏,鸭梨很大。。。从头看到尾,似乎没有什么有用的建议啊~希望有高手来指点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3 20:56:10
个人认为,数学是基础,数学学好了,经济学也许没有想象的难.不少数学专业的人都觉得三高并不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3 23:06:11
帖子沉了许久,被斑竹提升,让我倍感欣慰。“三高”课程其实可以说是每一名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是解决经济学工具和思维训练的必需手段。“三高”不掌握好,严格说来,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但发帖许久,也无人回应,可能是寂寞高手们不屑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可能是真正领悟这三门课程的人太少,本人代表执着于经济学的学子们,诚望人大论坛经济学高手,对于课程学习,或者如何具备经济学必备知识基础等方面给予指导,不胜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8:49:10
不知道楼主在等什么回答,上面不是有哥们用英语回答了吗?把那些证明都融会贯通,把练习题都做完。只要肯花功夫,怎么可能学不好。数学很重要,如果都已经读博士了数学还不行的话也只能死记硬背了。年龄大了?不能成为你学不会的理由,你既然到现在才选择读博,就要有现在必须面对很多困难的觉悟。不知道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建议多看英文原版教材,很多翻译都不能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存在误区。老师都很牛,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9:42:26
三高只是做学术研究的基础而已,说不上有什么难度,一般学习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年,所以在硕士阶段就应该搞定了,没有什么秘诀,看书做习题,不懂看答案。如果这都觉得难,也许像邹至庄先生说的那样,如果你学某样东西很吃力说明你应该改行做别的(大意)。对博士生而言,真正的锻炼是阅读文献寻找研究题材,那才真是浩瀚大海渺无边际,什么样的数学统计学知识都有可能碰上,对于这些文献,学习三高不一定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0:00:54
三高确实是目前国内博士生的瓶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0:07:49
应该学,要不怎么配博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3:15:41

论坛因您而精彩!

论坛为您而精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3:24:34
好烦啊,要被三高折磨死了! 1# mntwat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3:45:54
现在我们国家的要求也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如果把美国top 10经济学program的情况大致浏览一下,可以稍微做些总结。
1. Micro  一般情况下只要分析好,拓扑有些基础应该能把Mas-collel拿下,高微的基础也就应该可以了。(遥想当年微观1的时候是一个wharton毕业的老师,一上课掏出一本拓扑的书,把封面投影的屏幕上,和我们说我建议大家都买一本,真是汗啊......)
2. Macro 我知道的top program的基础课程核心技术就是 dynamic programming。有时间的把stokey的书好好看一看,没时间的把ross的书好好看一看,应该都能把高级宏观顺利拿下。不涉及DP的东西都不太难。我记得原来上growth的老师和solow是好朋友,上课成天乱吹,没什么内容。还是那本红色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要难一些。
3. 计量分两种,理论和实践。实践的Wooldridge两本书,一本本科,一本研究生,再可以结合R的一些参考书多实践,多花些时间就应该拿下了。理论的难一些,Top 1  program的要求差不多就是George Casella 的 statistical inference + Greene,20名以前的program也朝这个方向要求,只是内容要少一些。如果能扎实地把这两本书拿下来,应该统计方面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如果要高理论计量研究的花,还要补下概率,Durett, Billingsley, Ash之类的书根据自己情况随便弄一本,把主要的内容认真学一下,应该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我感觉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能偷懒,多看,多学,多练,就慢慢能全部掌握,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0 23:48:36
我觉得一些学校对三高课程做出的规定,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我不是张五常的粉丝,但是我觉得他说的一些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他说经济学已经走上了末路,因为人们沉迷于经济模型,而忽略了思考。
真正的大师并不以模型的巧妙而闻名,而是思考的方式。
三高像三座大山压在博士们头上,如大学时硬着头皮泡在高数中,可能最后试考得不错,但是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水平会怎么样?
话说回来,现在经济学就是这么个发展现状,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0:32:00
过来看看,现在读硕也在学,看看大家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0:37:09
MWG和Sargent的教材都是国外Master级别就要开始学习的, 怎么国内连博士都才开始么?

没什么学习方法可言的, MWG课后至少AB类的习题都得做了吧, 否则, 你还学什么啊? 很多人书都没看多少, 就开始到论坛上提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1:09:50
dreamtree 发表于 2010-10-30 23:45
现在我们国家的要求也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如果把美国top 10经济学program的情况大致浏览一下,可以稍微做些总结。
1. Micro  一般情况下只要分析好,拓扑有些基础应该能把Mas-collel拿下,高微的基础也就应该可以了。(遥想当年微观1的时候是一个wharton毕业的老师,一上课掏出一本拓扑的书,把封面投影的屏幕上,和我们说我建议大家都买一本,真是汗啊......)
2. Macro 我知道的top program的基础课程核心技术就是 dynamic programming。有时间的把stokey的书好好看一看,没时间的把ross的书好好看一看,应该都能把高级宏观顺利拿下。不涉及DP的东西都不太难。我记得原来上growth的老师和solow是好朋友,上课成天乱吹,没什么内容。还是那本红色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要难一些。
3. 计量分两种,理论和实践。实践的Wooldridge两本书,一本本科,一本研究生,再可以结合R的一些参考书多实践,多花些时间就应该拿下了。理论的难一些,Top 1  program的要求差不多就是George Casella 的 statistical inference + Greene,20名以前的program也朝这个方向要求,只是内容要少一些。如果能扎实地把这两本书拿下来,应该统计方面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如果要高理论计量研究的花,还要补下概率,Durett, Billingsley, Ash之类的书根据自己情况随便弄一本,把主要的内容认真学一下,应该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我感觉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能偷懒,多看,多学,多练,就慢慢能全部掌握,呵呵
如果搞理论计量用casella+greene未免太简单了,可以肯定就算读完这俩本书,很多理论计量的文献还是看不懂,至少要shaojun 的mathematical statistics的水平才够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2:28:00
开始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做研究的冲动,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在做题和弄懂证明上面,不排除基础不牢也能做很好的研究的可能,但大部分情况不是这样的。老师要负责,要把学生往死里整。学生要配合,不能一天到晚想着吃喝玩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6:45:49
听过三高的一些课程,没听明白。感觉高级微观经济学变成微积分了,高级计量经济学变成矩阵运算了,高级宏观经济学变成看图说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8:25:46
数学仅仅是工具,学点简单的拓扑学和约束最优就可以拉,不动点定理没必要搞明白它的证明过程,知道结论会应用足以。经济学不是数学,关键是要体会其中的经济学涵义。比如消费可行集是凸集意味着人们追求消费的多样化,效用函数逆凹和凹的假设是为了保证有最优结果。刚开始接触一般对对此稀里糊涂的。建议刚入门的一定先把消费理论弄好,game theory和委托代理无非就是放宽了经济环境变量而已。MWG后面的习题很好,争取作一遍。Jehle and Reny数学附录写的不错。MWG看不懂,可以去看Varian。
建议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分析>,我觉得讲的明白,数学写得也很好,而且并不怎么难,我觉得与亨德森匡特的中级经济微观理论差不多,也许是因为亨德森匡特的中级经济微观理论翻译得太差了吧.很多人说这本书翻译太差,可是我们学院的副院长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中译本的,(我们学院副院长没什么水平的,只是在国外一个不怎么有名的大学逛过几年罢了.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哈佛大学吧).
高级微观数学的成分比较多,但是并不是很难,主要是要先掌握经济含义,数学的推导只要明白就好了,看书的时候可以先看数学附录。范里安的属于中级,可以先作为高级的入门读物。高级的我觉得马斯克勒尔的那本比较好,但是数学稍有难度。

对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看法

认清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本质。
微观基础从效用函数开始?
从Lucas批判开始,宏观经济学逐渐重视微观基础的构建。咋构建?从个人最优决策出发。谈及个人决策,效用函数不能缺少。因此,宏大的体系便始于效用函数。使用效用函数在理论上无可厚非,但高宏却让它变了味。高宏的任务就是向凯恩斯叫板,说你没有微观基础,是瞎搞。但为什么凯恩斯那套东西经久不衰?因为和现实比较紧密,在实际经济中能派上用场。例如,前些日子,英格兰银行的一位前官员来中心讲座,其间提到他们做宏观政策,只需三条新凯恩斯方程式即可。高宏不服啊,它想:我怎么超过凯恩斯呢?在微观基础上我已经优胜于它,只要在指导实践方面胜过它就可以了。基于此,高宏便开始了用实际数据去模拟模型的进程。
高宏模型从哪开始?从效用函数开始。暂且不说效用函数是颇具主观随意性的东西,你去拿客观数据估计它有没有意义。即使能估计,你估计出来的参数值有意义吗?没有意义。经济学的老祖宗们早就教导我们,效用函数的绝对数值是nonsense,只有相对大小才有意义。你看,那个puzzle里面,什么RRA处在0到10之间是正常的,处于25是不正常的。衡量RRA的那个参数在哪?在效用函数里。看来,什么equity premium puzzle不是什么客观存在的puzzle,是经济学家自己挖坑往里跳的结果。套用我们班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对模型和数据滥用的过程,就是puzzle产生的过程。
改效用函数?死路一条
ok,如果高宏非要用效用函数说话,我也就认了。当然有个前提:你要保证效用函数的“以一贯之”。效用函数的参数值不是没有意义吗?那我就赋予它一个意义。怎么让这个“意义”具有普遍的意义呢?那你就要保证所有的模型都是基于同样的效用函数。幸好,高宏经济学家们达成了共识,觉得CRRA的效用函数不错,所以基本都在用。
但是,在CRRA身上,premium puzzle出现了。为啥?有些人发现,CRRA把RRA和EIS捆绑在一起了,所以算出来的premium有问题。咋办?改效用函数,把RRA和EIS拆开。行不行?显然不行。关于不行的理由,我同学给了一个:你0到10的benchmark哪来的?是用CRRA效用函数估计出来的。你把CRRA打倒了,结果却用CRRA衍生出来的标准去衡量你的新模型,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扛着红旗反红旗”嘛。
我倾向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去鄙视这种改效用函数的行为。我认为,效用函数形式在高宏中的地位,类似于需求定律在价格理论中的地位,甚至类似于“理性”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为啥?需求定律能改吗?“理性”假设能改吗?不能。你改
了整个理论就要崩盘了。坚持这些基本假设是任何理论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操守。同样,上面提到了,效用函数是高宏建模的出发点,如果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效用函数的形式,整套理论出来的结果可能连可比性都没了。
那遇到puzzle怎么办?在效用函数以外想办法啊。就像张五常所言,你不能因为看到有什么吉芬商品,就去创造一条向上的需求曲线,这是不严谨、不厚道的行为。同样,看到人的行为“不理性”,就要去否定“理性”假设,这也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这个角度讲,Barro的尝试方向还是有意义的——当然,在给定premium puzzle这个问题本身有意义的情况下。
玩弄模型的爱好者
另外,我对高宏经济学家的评价就是“玩弄模型的爱好者”。看看最近几十年的论文,他们都在干什么。拿货币来说,有很多种玩法。把它放在效用函数里,就是MIU;拿来买东西,就是CIA。不仅可以买消费品,还能买投资品,这叫stockman;如果只能买投资品,这是我们的宏观作业(很遗憾,老师说处理不了)。实在没地方放了,就放在贴现因子里,这叫Uzawa。不光货币,还有labor, bond, wealth等等。这么多排列组合,够许多高宏经济学家存活几十年了。
我们的高宏TA还是很有良心的,前些日子主动坦白,高宏这套东西在实际中不用,真正用的还是凯恩斯。由此,这套有微观基础的东西,仅有理论上的意义(或者说在思维方式上给我们来了次革命);剩下的,就都是垃圾了。

张五常:功用的理念
从科学上看,最重要的功用问题是边沁的第一点:功用是快乐指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怎可以知道我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又或是我今天比昨天快乐一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些经济学者老是认为自己有超凡的本领,有上帝之能。功用被认为是一个快乐指数,今天在某程度上还是存在的。
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是否会导致收入在边际上的功用下降,大有疑问,而今天经济学者一致同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功用指数不能相比。一个大富的人对一元的看法,可能比一个街头乞丐重要得多。单是这一点,福利经济(Welfare economics)就大有问题。
边沁之后,参与功用理论研究的,差不多包括所有重要的经济学者,天才辈出,好不热闹。很不幸,屈指难算的理论天才的工作,只赢得一篇血泪史。
我反对功用理论的主要原因,是“功用”只不过是经济学者想出来的概念,是空中楼阁,在真实世界不存在,所以要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不仅困难,而且陷阱太多,以致推出来的很容易是套套逻辑,自欺欺人。
量度功用的一个困难,是功用不一定可以加起来。一磅面包的功用数字是四,一安士牛油的功用数字也是四,二者同吃,其功用数字会大于八。一杯咖啡的功用数字是四,一杯茶的功用数字也是四,二者同喝,每杯的功用数字会小于四。那所谓可以相加的功用(Additive utility),遇到互补物品(Complements,如面包与牛油)或代替物品(Substitutes,如咖啡与茶)的情况,就有不容易解决的困难。
一八九二年,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经济学者的费沙(I.Fisher,1867-1947)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部分是关于功用理论的。那是一本天才横溢的书,而其中的一个重点,是从解释行为那方面看,基数排列功用是不需要的。这是因为在边际上,基数排列与序数排列没有什么不同,而解释行为单看“边际”就足够了。“边际”功用是指多一点物品或少一点物品所带来的功用数字转变。从边际上看,没有什么需要加起来,也无需比较功用数字的差距。  
  解释行为只须从边际的变量入手的论点,始于W.S.Jevons(1835-1882),重于费沙,而后继有人。一九四六年史德拉指出,要是一个生产过程同时造出两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平均成本我们无法知道,但边际成本的变动我们是知道的。以解释生产的行为来说,我们是不需要知道平均成本的。  
  后来作交易费用的研究,就单从边际的变动入手。在真实世界中,交易费用不容易量度。可取的解释行为的办法,是判断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易费用会变高还是变低。变动是“边际”,而假若没有变动,行为是不能被解释的。以边际变动的方法来处理交易费用,费用的量度是基数还是序数没有分别,而我们不能说基数量度比较精确,因为量度的精确性是观察者的认同性,而不是数字的详尽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8:50:03
一些数学基础的知识参考资料,与大家分享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09:15:23
你他妈的就是个装逼!
而且看来你不懂得太多了,即使真学了,也没必要在这炫耀吧?因为这还要看学习的深度呢!举个很多人都懂得例子吧(当然你可能不懂了),清华出版社出的那本胡运权主编的《运筹学》,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学,但是学习的深度不一样嘛。你在这有什么好装比的???
2# wangwangzhizhi

【版主有话说,不要骂人,但是我就不惩罚了,自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