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16 0
2009-08-26
在复旦大学胡庆康老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中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有如下的文字描述:

因为商业银行是唯一可以经营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的金融中介机构,而活期存款是货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其经意活期存款的机制,创造出活期存款,从而创造了货币,这个特性也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重要区别。


我想问的是:
1、这里提到了商业银行是通过货币存款的机制创造了货币,是不是默认是以M1的标准来确定货币量?如果使用其他的标准,如:M2,M3..那是否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也存在创造货币的能力?
2、如果不采用M1的标准来计算货币量,而是采用M2,M3等的标准来计算货币量,从而判断相关机构对货币量的影响是否有现实意义?就是说,通过M2,M3等方式计算出来的货币乘数等数据对经济社会是否有意义?
3、在本书中如果没有明确指出,是否都是默认以M1的标准来确定货币量?(我在书中好像没印象有这方面的说明)
4、这个问题有些不大相干,就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针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有区别的吗?还是使用同一比率?就是说比如银行有20万元的活期存款,80万元的定期存款,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是否银行就要保留20万元的现金存款[20%*(20 + 80)]?

这里先谢谢大家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