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37 1
2009-08-26
今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亮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因素增多,保增长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不能忽视增长结构的调整。
一、“保增长”取得五方面的积极成效
1、扩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成效显著,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在16%以上,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城市。投资增长势头强劲。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农业、科教文卫、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增长更快;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6%,比一季度加快7.5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回升加快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二季度增长9.1%,7月份当月增幅达到10.8%,增速不断加快。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材料行业生产回升,轻工、纺织等外向型行业出现回暖。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出现好转。用电、运输等指标向好,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420.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10.9%。这是继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正增长之后,第二个月呈正增长趋势。
3、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继续推进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重大装备国产化工作积极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一批核电、风电、水电等优质能源重大项目开工,能源对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关停小火电机组提前一年半实现“十一五”目标,一些主要工业品的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
4、振兴产业中物流业成为投资亮点
上半年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中物流行业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562亿元,增长71.4%,增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3.5%的平均增幅。物流业成为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直接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投资,这也预示着物流业在下半年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的活力。从地区上看,物流行业投资总量比较大的地区,山东、河南、江苏和辽宁分别完成55亿元、51亿元、49亿元和48亿元,这四个省占了全部物流行业投资的36.1%。
5、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推动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2%和8.1%。
二、“调结构”应是下一步经济增长要关注的问题
1、正确处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从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看,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尽管我国很多行业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当前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既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结果,也反映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
在目前实行刺激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能为了“保增长”而“饮鸩止渴”,把那些已经或准备淘汰的落后产能再重新扶持上马。要严防一些地方不顾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条件等乱上项目的倾向。对地方政府来说,有些项目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可较快地、大幅度地拉动经济增长。但如果不能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用“调结构”有效规范“保增长”的合理方向和合理区间,就很有可能演变成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为今后的发展设置新障碍。
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原本就具有较大优势,这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又普遍高度重视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将对我国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带来更大挑战。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在保增长中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做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力争做到在应对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2、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合乎规律的正确选择。就目前而言,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根本性的意义。在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投资约束转向消费约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因素从投资扩张转向消费拉动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要扩大居民最终消费,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使国民收入的分配适当向消费倾斜,逐步改变职工工资总额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落后于GDP增长速度的局面,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正确选择。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收入分配目标和分配原则,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当务之急是要扼制强势集团凭借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谋求自身利益的扩张,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数量。提高低收入成员的收入水平,不可能全靠财政转移支付解决问题,但政府的公共政策仍大有可为。如,实施促进就业的公共政策,适度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必要的产业扶持政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财政支出政策,免费提供的劳动力培训政策,公共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政策。
3、投资目标取向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仅要保增长,还必须保就业、保民生。然而,依靠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化工项目的高速增长是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的。国内外很多经验证明,超高速增长往往得益于大型基建项目和重化工的超常规扩张,资本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的产业结构不易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2%~3%的GDP增长就能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而我国现在10%左右的速度还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投资计划不能向吸纳就业有限的大项目过度倾斜,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以有利于保就业、保民生。


4、扩张性政策宜在微调中完善
7月数据表明,实体经济在缓慢复苏,但通缩依然在继续,通胀预期尚难演变成真实通胀压力。CPI有望在三季度末转正,但上升速度不会很快,而PPI则可能需要到今年年底才能转为正增长。投资的滞后效应保证了总需求的高位运行,外需仍然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正向的帮助,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取向在下半年不应改变。
扩张政策是否退出的标志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财政收入稳定,特别是税收收入、其中主要是增值税的持续稳定正增长。二是就业稳定。三是物价水平适度回升。在当前三大指标没有切实好转的前提下,扩张政策不应退出,年底以前政策不应做大的调整。但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小幅调整抑止过高的资产价格和过多的流动性是必要的。

(执笔:祁京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7 00:16:01
这是必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