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93 1
2009-08-27
我反对伯南克连任 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9-08-27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已做出了他在“后危机”时代的一项最重要的决定:提名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连任美联储(Fed)主席。这是一项非常缺乏远见的决定。尽管美国央行的掌门人理应因大胆而有创造性地实施异常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而受到称赞,但重要的是要记住一点:在为这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铺路的过程中,伯南克在危机前的所作所为发挥了同样关键的作用。这就好像一位犯有治疗不当之过的医生,正因发明了一种神奇疗法而受到人们称赞。或许,这位病人需要一位新医生。

伯南克在雷曼(Lehman)倒闭前犯了三个关键性错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他固守央行应在涉及资产泡沫时持不可知论的哲学信念。在这点上,他与他的前任——吹大了一系列泡沫的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立场一致。格林斯潘认为,货币当局最好是定位于在资产泡沫破灭后来清理烂摊子,而不是预先阻止它。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伯南克和格林斯潘都从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后制定的“后泡沫”策略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事后来看,美联储在2001年至2003年注入超额流动性的举措——此举得到伯南克极力赞同——在为致命的楼市和信贷泡沫铺路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二,伯南克是“全球储蓄过剩”主张的捍卫者。该主张为美国喜欢制造泡沫的趋向开脱,并将责任推给亚洲储蓄过剩的国家。尽管我不否认外国债权人存在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但将美国人不计后果的行为归咎于海外贷款人,未免荒谬。美国央行本该阻止这类行为。美国人用杠杆制造楼市泡沫,并用所获收益支撑消费,亚洲储蓄过剩的国家与这类不负责任的嗜好毫无关系。伯南克的储蓄过剩主张,正是美国根深蒂固的拒不认错心理的核心表现。这一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揽镜自照,而将责任归于他人。


第三,伯南克与令美联储陷入这场困境的市场自由派是一路货色。由于沉迷于格林斯潘“市场比监管者更明白”的信条,伯南克契合了美联储的主流思想——废弃了美联储在流动性过剩时代的监管权威。衍生品激增,受监管银行和影子银行极度杠杆化,抵押贷款过度发放——伯南克和格林斯潘本可以对所有这些明目张胆的不当行为说不。但他们却没有那么做。于是,一个复杂且不稳定的体系便危险地转向失控。


即使不谈这些错误,奥巴马对伯南克“伟大治疗方案”的称赞可能也为时过早。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美联储的策略最终是否会成功。美国衰退的最糟糕局面眼下似乎已得到遏止——久经考验的存货周期导致了相当典型但短暂的增长。但任何“后泡沫”复苏的可持续性总是存在疑问。只要问问日本在其泡沫破灭后20年的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尽管金融市场正因经济复苏的希望而飘飘欲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伯南克在美联储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年会上振奋人心的发言的鼓舞——但我们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国的复苏将是疲软而脆弱的。随着美国消费者削减债务并重建退休储蓄,他们刚刚步入会历时多年的紧缩开支之旅。全球衰退不同寻常的广度和同步性,将会阻止美国的出口需求成长为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如果为从未能持续下去的复苏来奖励伯南克,那可是荒谬透顶。但不幸的是,对伯南克明白无误的奖励是一种典型的仓促判断,而这类判断指引着华盛顿的决策过程。同样,人们很难忘记格林斯潘2004年在庆功演讲中所宣称的——“我们应对泡沫后果、而非泡沫本身的策略,已经获得了成功”。对急欲宣告危机已经结束的奥巴马来说,他的这项提名决定可能同样的草率。

对伯南克的再度任命来得正是时候,它有利于人们围绕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作用展开更广泛的辩论。奥巴马提交了影响深远的议案,要赋予美联储新的管理系统性风险的广泛权力。10个月前,我在为本报撰文时主张,不应在美联储尚未承担起更大职责的前提下,赋予它这些权力——这些职责是“金融稳定职权”所要求的,实际上是促使美联储以避免资产泡沫和经济失衡为目标,来制定货币政策。假如美联储的政策职权没有经过改造,可以想象,我们还可能遭遇另一场破坏稳定的危机。


归根结底,这些决定都归结到一个人身上——这里说的就是伯南克——作为美国首席经济决策者,这个人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作为一位研究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专家,他本应比别人更明白。没错,他在事后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来避免其研究中所强调的隐患。然而,他缺乏对抗流动性过剩时代最不计后果的趋向的远见和勇气。世界需要的是能预防问题的央行行长,而非专攻危机后损失控制的央行行长。仅此一个原因,伯南克就不应被再度任命。让辩论开始吧。
本文作者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主席,他的新书《未来的亚洲》(The Next Asia)将于下月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7 12:58:37
嘿嘿,反对无效~~~退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