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需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外需。受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经贸格局都将进入一个重构阶段,我国的经贸发展模式和对外合作模式也应当相应地进行前瞻性改革。由于美欧国家在金融危机中伤及的是筋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伤到的是皮肉,后者经济复苏的速度总体上将快于前者。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由于资金匮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被迫停滞,经济复苏缓慢。相对而言,我国资金较为充裕,工业产品大量过剩,可以为之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物质。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欧美经济局势,只不过是角色有所变化,美国换成了中国,欧洲换成了新兴发展中国家。二战之后,美国迅速地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拿出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约130亿美元)借给受援国,让他们购买美国的东西,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结果:一是消化了美国过剩的产能,为美国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清除了障碍;二是为欧洲提供了物质和资金,促使了其经济的迅速复苏;三是美国将自己过剩的产能转化成对欧洲受援国家的债权,确保了美国对欧洲影响,并成功地在政治上结成了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同盟军。
日前,国家税务局局长许善达提出,中国用五千亿美元的规模建立“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的基金,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可借助现有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这一建议提出之后,各界争议很大。我们认为,这一建议值得充分肯定,其意义除了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和提前占领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借款和购买都可以人民币计价,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二是加强与受援国各方面联系,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三是可以延伸我们的产业链条,有利于在国际产业重组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