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是否应该作为宏观政策调控的目标,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然而,无数次金融危机的惨重教训告诉我们,经济泡沫犹如“裹有糖衣的毒药”,吃的时候也许可口,吃下去之后则要伤身甚至致命,资产价格急剧波动给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绝非CPI波动带来的影响所能相提并论。既然CPI都被列入宏观政策调控的目标体系,而资产价格却反而没有列入其中,这本身就不合常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许多希望政府对金融资本自由化行为不加任何干预、从而任由它们为所欲为的人在这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有意混淆了政府和民众的视听,以至于许多情况下政府部门实际已经将资产价格作为了宏观调控对象,但却遮遮掩掩不敢公开承认,生怕激起外界“不必要的争议”。
资产价格之所以应该明确为宏观调控部门监控的范围,不仅因为其急剧波动带来的危害已有公认,而且即使其没有严重到引发金融危机的地步,也经常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以房地产价格飙升为例,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扭曲了企业投资行为。在房地产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超高利润吸引下,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包括著名企业将大量资金转入房地产行业,导致实体经济总体上因失血而相对萎缩。据统计,目前进入房地产领域的中央企业已经高达七成。二是加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房地产价格飙升过程实际上就是越来越多社会财富向房地产商和政府强力部门转移的过程,普通百姓的财富则在相应缩水。三是削弱居民消费能力,加剧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房价飙升使得许多居民为求一片栖身之地,不仅耗尽了过去所有积蓄,而且还负债累累,为了还贷节衣缩食,减少日常消费。四是在利润的诱惑下,银行往往降低金融门槛,推动不具支付能力的人买房或者推动有一定能力的人炒房,房价呈现出信贷式房价上涨特征,楼市在被疯狂推高后再次大幅下跌,必然出现大量呆坏帐。五是导致一些土地资源被掠夺性使用,房地产价格飙升必然极大刺激地方政府的卖地热情,为了在自己手上卖出更多的土地,一些地方官员一方面千方百计征用土地,甚至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在公共基础设施铺张浪费,土地使用效率极低。六是不利于社会稳定。住房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房价格飙升带来的居住成本加大、居民实际财富的缩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和拆迁纠纷等问题都将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