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81 1
2009-08-29
在当今世界经济白热化的发展势头下,“物欲横流”已是一个不争事实。一切事物都能与经济挂钩,制度有制度经济学,环境有环境经济学,军事有军事经济学,如此看来,爱情有爱情经济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 古典爱情观
  爱情在我国的萌芽时期大概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直白表露。《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那段生死爱恋又将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高度,正面抨击了那个时代令人窒息的社会风气,及至后来的粱祝之恋,无不以死告终,继续哭诉着那个时代的悲哀。但奇怪的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电视剧却更似乎热中于宣扬“郎才女貌”“美女英雄”的故事,大概是因为这些电视剧的导演都是现代人的原因吧。

  与我国比起来,西方的爱情显然属于后起之辈,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可以算做他们的鼻祖,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茱莉叶似乎延续了我国为爱而死的思想,但却另有特色,他们的爱情似乎更接近一种纯精神的东西:两情相悦便可称之为爱情。与此不同,当时的中国却更倾向于考虑爱情的经济性:爱情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门当户对”“才子佳人”,当然,不能说这是纯粹的买卖,用“交换”来形容似乎更合适。我愿将这种存在交换的爱情观称为新古典爱情观。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更接近当今的爱情观,也就是将要论及的当代爱情经济学。

  二 当代爱情经济学  

  主导思想:郎“财”女貌

  也许您会立刻举双手反对我的这个提法,莫急。事实上我也曾经怀疑过,但当我隔三差五的听到某人对天长啸,真爱难觅,再反观现实时,我坚定了我的这种提法——

  众所周知,中国的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如果不加改善,截至2010年,我国将由3000万适龄男性无法找到合适配偶。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女性已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如何“分配”才能达到效益极大化呢?这就是爱情经济学试图阐述的内容:

  男方:对一个穷人来说,寻到一个恋人对他的效用应该不及富人。

  爱情毕竟不是面包,你会因为其他事情,诸如工作糊口、赡养老人等问题冲淡你对爱情的渴望。况且,从另一方面讲,即使你已经得到一个爱人,但会同时因为囊中羞涩,无法应付一次约会的花消而苦恼(而需要花消的约会对于当代爱情的保鲜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会降低你的爱情效用。相反,富人则不同,他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使他的物质边际效用很低,至少他不会因为一顿普通的meal而关系明天整天的伙食。这样,他们拥有对爱情更高的边际效用。他们甚至会认为,得到一份爱情,他便拥有全世界,若是这样,爱情的边际效用对他们来说可以趋近无穷大。  

  女方:富男友效用更高

  如果女方拥有一份爱情对她的精神满足是相同的,但若寻到一位富男友的话,她得到的就不仅是精神效用,还有丰盈的物质效用,既然有如此丰厚的附加值,那何苦去过那种整日为衣食担忧的生活呢?

  不客气的说,女人的折旧率出奇的高(特别是漂亮女人),青春的有效期都不长,也许三年,也许五年,青春就该报废。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干粗活重活的女人能永保少女的美丽,那些电视剧中永远不敢播出公主下嫁乞丐后的生活。

  社会:富男友有正外部性

  有人认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与别人无关。但事实正好相反,爱情具有很大的外部性,试想,不被亲人祝福的爱情能幸福吗?钱钟书在《围城》中给过我们答案——绝不能。况且我们总不能自私到因为两个人的所谓爱情弄的亲人的效用统统下滑N个百分点吧。如果有蝴蝶效应的话,说不定社会总效用都大受影响。

  况且,爱情的弹性是很大的,一时如漆似胶,一时形同陌路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也不少见。倘若哪天真到了各奔东西时,女人啊,跟富人的经历往往给你留下的不仅是痛苦的回忆。

   

  我上面的一通理论也许触怒了很多现在相对不富裕的人,其实你们大可不必愤愤不平,因为作者我也属于你们的行列。我的观点就是,没必要“饥肠辘辘”去谈恋爱,如同不能省吃俭用去买宝马。但有人就要质疑了,难道穷人就要守一辈子活寡吗?这也不是这样说,事实上,我认为,爱情对穷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想拥有它,你得通过不断的创富,不断的积累,最终心安理得的拥有它,就像心安理得的走进珠宝店一样坦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27 07:17:58
爱情这东西已经被社会经济污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