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有理于竞争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但是现实中为什么政府却还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甚至联合兼并呢?希望高手门能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 完全竞争市场是理想的,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
2 “企业做大做强,甚至联合兼并”并不代表就是垄断,也并不代表就是低效率的。就我国而言,目前大型企业的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都比小企业高很多,所以兼并也并一定是低效率
3 目前也有一些西方学者争论到,像微软这样的超级大公司,是他获得的垄断利润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失大,还是他凭借自身的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大,还是值得研究的。
这应该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来解释吧,政府鼓励做大做强,但并不是说希望达到每个行业只有一个,这样当然不利于竞争,但是如果企业规模过小的话会造成成本过大.只有在一定规模内鼓励扩张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我想这里的作大做小是在一定的范围里说的
国家不会让企业无节制扩大的,像中国的电信、石化等不都是拆开了吗
做大做强只强调了规模效应,是片面的也是不适宜的,企业规模大并不一定更有效率。
个人认为专业化分工才是真正的效率,因此我更欣赏专业化市场模式和中心卫星模式。
这问题就象完全自由贸易为什么不能真正在如今得到实行一样.
显然只要国家间还存在战争.杀伐.国家就必须考虑自身国际竞争.
中国不会放弃开发自己的软件系统.尽管用微软的系统要省很多时间和成本.但这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政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是为了自身的国力发展.
所以许多经济学理论是受现实环境的制约的.
在国际上大企业更具竞争力,对企业和政府,大的规模都是有好处的,而流失掉的那部分福利和效率都是他们不重视的,也可以说代给他们的好处比那点福利和效率多好多。
政府可以通过本国的大企业增强本国经济实力还可以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企业可以得到可观的垄断利润甚至还可以利用价格歧视控制供应。
达到完全竞争市场只能是理想了,也就仅限与当作模型的条件。
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模型。
该理论假设技术进步可以随人均资本存量投入而自动发展。在该理论中,资本规模不变,但是所有的要素加起来,就是一个规模递增的情况。这个理论引出资本量越多,厂商越大越好的结论。 但是由于资本存在这外在报酬,例如有些技术进步是容易copy的。某厂商大量投入带来的好处,其他厂商也可能获益。所以越大该厂商不一定越好。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明在该理论上厂商越大就越好,但现实中有相当的条件限定。所以大家不能单纯说越大越好,或者简单说完全竞争好,要看社会条件。
影响资源效率有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
做大做强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消除垄断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似有个度的问题。当企业大和强到一定程度,技术性的效率增量等于市场效率的减量时,应当就是适度的“强大”了。也是个均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