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电池再获政策支持,前景仍向好。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近年来在新能源高速发展推动下不断壮大。然而,国产动力电池仍难以支撑起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差距较大。
所以,我国多次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持续降低成本,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也随之迈向高速增长通道,在去年更是实现了利润大涨。
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
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
新能源汽车长期看好,意味着动力电池未来前景依旧广阔。不过,进入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动力电池将造成很大影响。
一方面,价格优势不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必将下滑,对动力电池企业的订单也将减少;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需要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以维持价格优势,因而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面临着降成本压力。
然而,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动力电池企业成本难降。例如,4.35V钴酸锂价格已涨至26万元/吨,动力型三元材料523价格涨至16万元/吨等。
显然,在上下夹击影响下,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剧增。而且低端产能已出现过剩,即将迎来兼并重组。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或迎来一轮洗牌,品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的企业将被淘汰。
在新一轮洗牌过后,动力电池才能再次迎来快速发展。届时,动力电池企业也将扩大产品种类、拓展更多业务,向储能等方向发展,以便发挥出规模效应及有效降低成本。
总体来说,动力电池前景可期,走完优胜劣汰阶段后,优质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并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
以上数据来源自前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