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庞氏骗局能成功的个体心理原因
2017.3.6
庞氏骗局就是一种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去补前面“投资者”“收益”的一种金融诈术,其手法常以高于投资者期待的利息回报作诱饵、以侵吞投资者本金作盈利来源。庞氏骗局之所以是“骗局”,不完全在于其“诈术”等做局的非法性甚至“不道德性”---有时候其表象还设计成“公益事业”,而是其资金不是用于“投资”---创造价值的行为,而是为“发起人”敛财并用于他们的“价值损耗型”消费。
现实生活中的庞氏骗局会花样百出,其面目是由发起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的。具体而言,可分为:项目失败“被动转型”类,根本没有项目“有意诈骗”类;寄生“实体经济”类、寄生“金融机构”类;创设“平台公司”类,创设“会员分利”类;“短期”忽悠类,“长期”装逼类;等等。其内部激励办法无非两种:第一、洗脑、打鸡血,第二、按人头的入伙金额分级提成。
那么,庞氏骗局为什么历来层出不穷且往往得手呢?其个体心理基础是什么呢---哪些人最容易受当呢?
第一, 特别急于发财、想要钱来得快又来得多的人---忽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第二, 没有一技之长却想过“上等人”生活的人---虚荣心重;
第三, 来钱比较容易的人或者曾经来钱比较容易而现在比较“艰难”的人---好逸恶劳;
第四, 手上的钱反正是别人劳动得来的、亏了自己不心痛的人;
第五, 不太想要继续“艰苦劳动”却希望来源“有保障”的人---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可怜巴巴人;
第六, 容易轻信“权威”“贵人”“洋人”的人;
第七, 容易“从众”的人---见闺蜜们干了必定跟风的;
第八, 正处“单相思”的人---碰上“自己喜欢的人”(可能只是想象中的类似而已)来要求“投资”必定“激动”而倾囊相授;
第九, 胆小自弱的人---这种胆小或仅仅是对“特定人”,或一贯地缺乏勇气拒绝任何“无理”要求的人;
第十, 没有投资常识的人;
第十一, 不懂得向熟人求教而自以为是的人;
第十二, 独裁而刚愎自用的人;
第十三, 有了合理计划却缺乏自制力来执行的人;
第十四, 不懂或不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检索相关信息的人,等等。
总之,容易上当的人的个体一般都具有贪婪、懒惰、虚荣、孤僻、愚昧、傲慢、痴迷、自卑等心理特征。可见,除了极少数外,大多被骗者其人格确有可恨之处。
当然,一个人要完全具备上述13-4个特征,也是很难的;这也是一般人也不容易被骗的原因所在。
因此,庞氏骗局实在是基于人性之恶劣而大获成功的。
如果您偶尔受当了,也不必难过,毕竟,凡人都有人性的弱点。
但是,您如果受当多于3次了,则真的要反省反省自己的人格问题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