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这里向朋友们说说我的导师呢?有三个原因:第一,我的导师和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有很深的源缘,可以说国内统计领域“Data Mining”最早的讨论班,是导师组织起来的;第二,最近能坚持锻炼身体,导师那一字马劈叉的锻炼照片,身轻如燕,震撼并鼓励着我;第三,再过几天(3月15日)是导师的生日,每年的生日我都会给导师祝福,同样今年的生日祝福就在这里。
那是在2000年,记得我读博士期间,导师开设了两个讨论班“试验设计”和“多元统计”,每周两次的讨论班必须进行,导师身先力行。我入学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和导师一起探讨,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研究领域----数据挖掘。2001年春天,导师组织又开设了一个讨论班“Data Mining”,三个讨论班交叉进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了绚丽火花。
那个时候,紧张、愉快、活泼。导师营造着宽松的学术环境,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顶尖学者报告,引领我们进入前沿的研究领域。导师在研究上的严格要求,奠定了我们现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导师和师母在生活上的关心,使我们感到温馨和愉快。导师也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年轻的时候导师是体操爱好者,还获得了不少的奖励,在平时闲暇,导师和我们一起活动,乒乓球和羽毛球是我们最常活动的形式,活泼的气氛,为我们静心的学习研究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的导师张润楚教授研究方向是试验设计、多元统计理论和数据分析、统计理论推断、统计与概率应用。导师从事数学与统计学教学几十年,讲授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课程近20门。他在随机过程领域1985年的文章引进了一类Brown单和推广的OUP2过程,导出若干宽过去Markov性质,被国际学者引用和进一步推广到Poisson单等。
导师特别在试验设计领域获得多项具有很大影响的成果。如1992和1993年他与CFJ Wu的文章用集群理论构造出的系列非对称正交表、提出的非对称正规Mini-mum Aberration 准则和构造等系列成果被国际广泛引用。
导师尤其是在2006年提出的GMC (General Mini-mum Lower Order Confounding) 最优设计准则和理论,为试验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从2006年至今与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及研究生们合作发表了系列重要理论和构造成果,这些成果已被国际同行公认和瞩目。
导师至今已在中国科学、Ann. Statist.、 Biome-trika、Statist. Sinica、J. Statist. Plann. Inference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被SCI论文和国际权威著作引用数百次。此外还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三部,译著六部 (其中一部为中译英)。
导师已培养了29名博士研究生和6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
导师从1961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上大学开始,就与南开大学的数学和统计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一直任教于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年开始同时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实际上,导师的研究很早就涉及到海量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例如1996年的论文On a Transformat-ion Method in Constructing Multivariate Uniform De-signs (Statist. Sinica),提出了在Stiefel流形Vm,n上的均匀列正交基设计方法,为解决高维数据的降维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这也是在Stiefel流形上的均匀抽样。这里强调一下,流形学习可以用于特征的降维和提取,为特征分析奠定基础(如聚类和分类),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其将是大数据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近年来,导师频繁往来于天津、长春、加拿大,我们经常联系,总离不开探讨研究领域开拓出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最近导师特别关心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也可能是我身处厦门,海隔宝岛的缘故,总是在联系的时候谈及此事,同时也深感到导师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一个70有余的老人家依然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导师不仅直接给予了我们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那无穷的正能量。在此,感恩我的导师,祝福导师和师母生活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