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3-8 09:27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总计48小时,第36日。
阅读内容:《西方哲学史》第一篇古代哲学,7-10章。
阅读回看:之前介绍的希腊哲学家,比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等,都不是在希腊本土出生或者长期生活在希腊本土,都是在伊奥尼亚诸岛或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生活的。其实可以想象,希腊多山的地形,使得希腊人在人口压力下不断的移民,而殖民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确是强于本土的;这种情况直到波斯入侵,雅典作为领袖,凭借强大的海军,保护了希腊殖民地,并且在本土确定了民主的政权,对其他城邦实行温和的帝国主义政策,文化上也渐渐的兴起了,最终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雅典文化的兴起几乎伴随着它的衰落,公元前五世纪的最后,民主的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输给了寡头的斯巴达,战争结束后5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希腊的文化随之僵化了;阿那克萨哥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缔造者伯里克利的朋友和老师,他认为万事万物可以无限的分割,哪怕是最小的一点点物质也包含着各种元素,事务所表现的,就是他们所包含着的最多的东西;虽然阿那克萨哥拉不是一流的哲学家,但是作为第一个把哲学带给雅典的人,他还是重要的;雅典还受到了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的影响,原子论者企图调和巴门尼德的一元论和恩培多克勒的多元论;因果作用必须是从某件事物上开始的,而且无论他从什么地方开始,对于起始的预料是不能指出原因的,也就是,一开始的存在是自明的,无理由的;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是指:这件事情为什么服务?或者是:是什么样的事情造成了这件事情?前者叫做目的论,后者叫做机械论;原子论问的是机械论的问题,给出的是机械论的答案,但是后人明显对目的论更感兴趣,直到文艺复兴,科学都在死胡同里打转;原子论后来的问题,直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才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之后,大家学会了用微分方程描述现实世界,微分方程显然超出了古人的认知能力,偏微分方程显然只有借助计算机才能简便的求解;后来,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环境下,法官是抽签决定的,缺乏专业的判断,官司的胜负在于谁能够雄辩的煽动起法官的感情,所以不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雄辩的好手,主营业务是打官司或者教别人打官司,虽然他们都是天才,但是怀疑主义(也就是找茬主义)因此产生,出现了对于目的的盲目信仰,从此,直到文艺复兴,哲学才获得了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的那种生气和独立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类人,被称为智者,就是教授的意思,主业是收徒弟,讲课赚佣金,在民主政治下,类似于现在美国的职业公司律师阶层,实际上是为富人服务的;智者们总是准备着随时论证,走到论证引出的结论上去,这往往就把他们带到了怀疑主义上去,柏拉图之后,一切哲学家都共同缺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于伦理学的研究,都是从他们已经知道要达到什么结论的那种假设上面出发的;曾经有一位智者教过一个年轻人,规定这个年青人如果在第一次诉讼里就获得胜利才交学费,否则就不交,而这个年轻人的第一次诉讼,就是那个智者控告他,要他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