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99 8
2009-09-01
国内银行高管天价薪酬引发决策高层关注
http://news.QQ.com  2008年03月25日03:02   金羊网-新快报    评论0条

中国平安常务副总梁家驹税前年收入4813万元,该公司去年共有7人税前年薪过千万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去年金融业高管的收入,一点也不过分。日前,国内金融业上市公司纷纷公布财报,利润节节攀升的同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年薪一并水涨船高,按目前公布业绩的情况看,中国平安(601318)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以日均13万的税前收入,即4813万元税前年收入稳拿去年上市公司高管税前年薪收入的头名,刷新国内最高年薪的历史纪录。记者发现,中国平安去年共有7人税前年薪超过千万,国内上市公司中无人能比。即便是去年净利润远超平安的中国人寿(601628),其高管中税前收入最高的董事长杨超也只拿到141.05万年薪。

刷新高薪纪录

据了解,此前外界猜测年薪之冠的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并没有拿到6600万的税前收入,原因是其没有领取2000万元奖金,导致其只能屈居第二。

根据平安发布的财报显示,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集团总经理张子欣、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3人的税前收入分别为4616.1万元、4770.4万元和4813万元,扣税后收入分别为2579.4万元、2664.8万元和2688.2万元。而在2006年,上述3人的税后收入分别为1338.2万元、1115.5万元及1710.3万元,税后收入增长比例高达92.8%、139%和57.2%。

在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除了深发展(000001)董事长纽曼的报酬最显眼,2007年税前收入2285万元外,浦发银行(600000)、兴业银行 (601166)、华夏银行(600015)、交通银行(601328)行长的税前报酬均未能超过500万元;民生银行(600016)高管的税前报酬则在1000至2000万元间。虽然无法与平安相比,但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已高出一截。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行业高管去年年薪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原因与金融业去年业绩普遍高速增长有关。

不过令外界极为不解的是,同属保险业的中国人寿去年利润是平安的1.64倍,可其高管中税前收入最高的董事长杨超也只拿到141.05万元年薪。

灵活激励机制

平安高管拿到如此高的年收入,与其激励机制密切相关。年报显示,马明哲、张子欣和梁家驹2007年的基本工资部分较2006年基本维持不变,包括期权奖励在内的奖金增长是主要原因。

年报披露,与业绩表现挂钩的年度绩效奖金,以及长期激励首期首次支付金额,在管理层2007年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了80%。可见,管理层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有两部分,一是4年前设置的与H股股价挂钩的长期奖励计划的兑现,二是2007年业绩高速增长产生的绩效奖金。

当然,平安的高薪也与其在国内最早聘请洋高管有关,而没有可观的收入,洋高管不可能“上钩”。“梁总工资最高主要是因为他曾在众多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任过要职,公司需花重金才能力邀其加盟。此外,我们公司一直在按国际化的管理运作,但高管薪酬体系和国际同等规模的大公司比仍有一定差距。”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年薪

姓名 职位 税前年薪(万元)

中国平安

马明哲 董事长、CEO 4616.10

张子欣 总经理 4770.40

梁家驹 常务副总经理 4813.00

孙建一 董秘、董事 2543.70

罗世礼 副总经理 1091.30

吴岳翰 副总经理 862.80

王利平 副总经理 929.90

JohnPearce 副总经理 1163.00

陈克祥 副总经理 626.70

顾敏慎 副总经理 1558.10

曹实凡 副总经理 791.80

姚波 首席财务官 952.90

深发展

法兰克纽曼 董事长、CEO 2285.00

民生银行

董文标 董事长、董事 452.89

黄涤岩 监事会主席 428.25

中国人寿

杨超 董事长 141.05

浦发银行

杨绍红 职工监事 229.00

华夏银行

成燕红 监事会主席 234.7

交通银行

蒋超良 董事长 195.18
(作者:记者 黄乐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 07:47:03
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查:年薪20万至118万不等

160多家央企的负责人的年薪分为两部分:一是“基薪”--按照企业规模、效益等指标算出,大约占总收入的40%,可在当年发放;其余的是“绩效年薪”--主要依据企业当年的经营效益计算而来。国资委负责对其考核,最终的考核结果分为A、B、C、D、E五个档,A档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是基薪的2-3倍,B档则为1.5-2倍,以此类推,E档为0。2006年,两家央企获得E档。

央企负责人令人羡慕的,不仅是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一位大型钢铁企业的项目助理坦言:除了每年近20万的工资与奖金外,他还能获得每年员工体检费、年度旅游费、在企业所属的度假村打折消费等各项福利。


《南方周末》记者 沈亮 发自北京


最高118万,最低20万

作为一家中央直属电力企业的副总经理,李栋自称年薪在80万元左右。而王卓新--一家海运企业一级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行政级别为副厅级,2007的收入可能超过40万。

王卓新所在的这家副部级的央企里,正处级的中层年薪20多万,科级15万左右,科员7-8万。“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集团总裁的年薪应该在100万以内。”王卓新说。而这基本上是央企负责人薪酬的“高水准”--国资委提供数据表明:中国160多家央企所有负责人的最高薪酬为118万,最低为20多万。

李栋对每年挣80万的态度是“绝不算高”;但从央企领导的另一身份--国家干部--来看,的确要考虑到在社会上的平衡问题。

“我干的工作完全对得起这些钱。”未满50岁的李栋说,“要真想发财,不如去山西卖煤。”他更看重这个平台带来的成就感--为建一个大型工程,他曾在两三年内批出了近两百亿元,“一生有这一次足矣”。 

“央企的薪酬特点之一是高层不高,普通员工不低。”李栋所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不高”既来源于国资委的严格控制--负责人与企业平均工资间的差距应在12倍之内。“不低”和两条因素相关:一是央企近年来发展迅猛--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央企实现利润近1万亿元;二是历史性原因--在国资委成立前,央企工资便已较社会平均水平偏高,成为既得利益者。

但这也不是央企薪酬体系的全貌。 “不同央企间因规模、效益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不同,平均工资存在很大差异。”一位圈内人说。

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支持了此观点。国资委对央企薪酬的全方位调控始于2004年。当时,央业内部的行业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约为4.9倍,在2005年降为4.2倍, 2006年则为3.8倍。

“少数央企职工几年没有涨工资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效益差。按照央企的薪酬规定,企业效益不增加,就不会加钱。”有关部门的一位官员向南方周末透露。

薪酬间的差距是在同一家央企内也表现明显:集团本部的薪酬远高于分散在各地的下属单位。以至于国资委为了“理顺中央企业本部与所属企业职工、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要求各央企将《中央企业2007年度工资总额计划(预算)申报表》与《中央企业本部2007年度工资总额计划(预算)申报表》分别填写。

而在一次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到场的300多位央企负责人说:“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央企要做表率,控制和规范职务消费,要从在座的各位做起。”2006年他又称:“最多三年,中央企业的账目要全部公开。你是国有企业,公众公司,公众就有权力监督你的经营。高度透明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负责人工资结构:基薪+绩效年薪

王卓新尚未拿到2007年的全部薪酬,他要等到今年五月。那时,国资委对央企2007年业绩考核才有结果。

国资委规定,央企负责人的年薪分为两部分:一是“基薪”--按照企业规模、效益等指标算出,约占每年总收入的40%,可在当年发放。其余的是“绩效年薪”--主要依据企业当年的经营效益计算出来。为防止央企负责人追求效益恶意压低员工工资,国资委在设计此制度时,将企业工资平均水平与行业工资平均水平都纳入影响老总基薪的因素中。

“规则很清楚,计划体制内的、组织任命的干部,收入只能参照劳动力市场水平,但不能完全接轨。”上述有关部门的官员说。

虽然对2007年的考核还没结束,但各央企负责人已在1月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2008年考核大会”上,与国资委继续签订了2008年的业绩目标值--前三年利润的平均值。2009年4月,国资委将拿今年的结算数与此目标值相对照,以考核领导人是否完成了上年的业绩指标。

考核,已被视为管理央企负责人的杀手锏。

国资委成立时,就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作为其重要的起步工作,当年5月便完成第一稿,又经反复推敲,于2004年实施。“虽然考核时的各项指标还不能完美地体现出不同企业间的难度差异,但毕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位央企的业绩考核负责人说。

与以往其他部门所推行的“国企综合绩效评价”不同,考核结果与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挂钩是国资委此举的最大特点之一。考核的另一个变化是,以前负责人的业绩与企业的产值、销售、实物完成量等数据有关,现在正逐步将效益外的其他指标去掉。

最终的考核结果分为A、B、C、D、E五个档,A档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将是基薪的2-3倍,B档时的比例为1.5-2倍,以此类推,E档为0。国资委已经公布了2005年央企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纳入考核范围的中央企业为166户,其中A级28户,B级84户,C级48户,D级4户,E级2户--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因企业财务数据不实,被定为E级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2004-2007年的三年是央企负责人的第一任期。在考核揭榜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认为大部分负责人表现不错,但也有15人因不称职被免。

与大部分实施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央企不同,宝钢等另几家正进行董事会制度试点的企业中,负责人的考核办法由董事会拟定,报国资委备案。在此类央企中,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国资委则是企业的大股东。与此同时,股权激励制度也正在四五家央企中进行试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47:48
王平委员:国企老总年薪百万 谁给定的工资?





无党派委员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人民网记者杨艳摄)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王平委员是十届和十一届的老委员,日常的工作主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发掘和推广工作,现在是中华民族园的院长。昨日,她在无党派小组的讨论会上,谈到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薪问题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无可非议当然有企业负责人的辛劳和汗水,正是有他们的付出,企业才创下的巨大经济效益。但是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并不是属于企业的、更不是属于个人的。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利用的是国家的、全体人民的资源,企业不能光用人民的资源,创下的效益却不反哺于民。”


“国有企业扣除生产成本和发展资金后,剩余的钱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普惠给老百姓,而不是企业内部形成小金库,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高层几百万。我想问的是,这么高的工资,是谁给他定的?他们这么高的收入,百姓难道就没意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48:40
[b][房企高管年薪大揭秘 王石年薪691万涨幅63.7%/b]
2007年受益于全国房价的持续攀升,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提高,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上市房地产公司高管的年薪相当丰厚,在2006年年薪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再度大涨,部分公司高管不但年薪高涨,手中还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近几年楼市的火热,让这些高管着实赚到了甜头。


高管年薪大幅飙升


在2006年度,因为楼市的持续火暴,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年薪就在2005年的基础上出现了大幅提升,到了2007年,这一态势依然继续,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高管的年薪都再度大幅提高,充分分享到了楼市盛宴的美味。
2007年度,万科(000002)董事会主席王石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691万元,而去年时王石的薪酬总额为422万,一年间增加了269万,年薪涨幅达到了63.7%,也正是凭借691万元的年收入,王石成为了2007年度房地产行业内的“打工皇帝”,业内第一高年薪;总裁郁亮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596万元,而去年时郁亮的薪酬总额为374万,一年间增加了222万,年薪涨幅达到了59%。2007年万科公司的净利润比2006年增加了110%左右,相对于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王石、郁亮的年薪增长幅度并未同步。


万通地产(600246)总经理许立2007年度领取的报酬为80万元,而该公司2006年度总经理丁泰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0万元,年薪涨幅达到了100%。


招商地产(000024)董事总经理林少斌2007年度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07万元,而2006年度该公司这一职位的报酬为82.9万元,年薪涨幅达到了149%。


总体看来,大量房地产企业的大量高管职位年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个别公司信息部分保密


有个别公司出于种种原因,只透露了公司高管年薪的区间范围,并没有说明具体高管的具体年薪情况。


金地集团(600383)方面表示,公司应该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进行逐一详细披露,但公司认为房地产是高端人才高度竞争的行业,而且公司内部的薪酬体系也不鼓励高管彼此之间对薪酬完全透明,如详细披露每位高管的具体薪酬数字,将不利于公司高端人才的稳定和管理队伍的团结。


该公司只透露了公司高管年薪的区间范围,2007年度领取报酬、津贴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中,250到200万元之间的2人;200到150万元之间3人,150到100万元之间3人;100到50万元之间1人,50到20万元之间1人。相比而言,2006年度,在金地集团领取报酬、津贴的董事、监事、高管的年度报酬总额中,150万到200万元之间的2人;100到150万元之间的3人;50到100万元之间的2人,20到50万元之间的3人。尽管不能获悉年薪对应的具体个人,但也可看出公司2007年度公司高管年薪有所上涨。


保利地产(600048)方面认为,披露高管人员薪酬的目的是为了使投资者掌握公司高管人员整体薪酬水平和公司管理成本的合理性,并以此评估该管理团队的薪酬和其带领的整个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之间的关系。房地产是一个新兴的、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行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而人才是保利地产最宝贵的资源。同时,在公司尚未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披露每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薪酬将使竞争对手和猎头公司掌握商业机密,对公司团队运作的稳定性存在不利影响,其导致的结果可能不利于有效保有公司人才。所以也只透露了公司高管年薪的区间范围,2007年度在该公司领取报酬、津贴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中,150到200万之间的2人,100到150万元之间的2人,50到100万元之间的8人,20到50万元的1人。


高管持股现象越加普遍


2007年度,房地产企业中,公司高管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情况更加普遍,受益于2007年股市的上扬,部分高管在股权方面也是身家普增,但2008年股市的持续回落,让一些高管的身价体验了从高处滑落的感觉。


到2007年末,万科董事王石持有公司99.3835万股股票,董事郁亮持有公司27.7116万股,监事丁福源持有公司29.3431万股,董事孙建一持有公司43.2648万股股票。


中华企业(600675)董事长朱胜杰持有15.38万股公司股票;总经理孙勇持有14.63万股公司股票;董事田汉雄持有5.77万股公司股票;董事张慧娟持有3.89万股公司股票;董事戴智伟持有2万股公司股票;副总经理李敏持有10.5万股公司股票;副总经理印学青持有8.09万股公司股票;


财务总监金爱薇持有3万股公司股票。


招商地产总经理林少斌持有公司A股18720股,B股67000股。


华侨城(000069)董事长刘平春持有公司股票85.4536万股。董事任克雷持有公司股票85.4537万股。董事张整魁持有公司股票85.5万股。董事郑凡、陈剑、姚军等四人均持有公司股票80万股。董事吴斯远、董喜生、高军均持有公司股票75万股。副总裁丁新、王刚均持有公司股票50万股,财务总监刘升勇持有公司50万股,董事会秘书李珂晖持有公司股票50万股。


目前还有多家房地产企业正在推行或筹备推行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房地产企业高管的利益正在越来越紧密地和股票市场联动起来。


百万年薪已成寻常


从各家公司的信息来看,2007年度,年薪突破百万的房地产行业高管可以说比比皆是。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691万元,总裁郁亮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596万元,监事会主席丁福源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57万元,监事张力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28万元,执行副总裁刘爱明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99万元,执行副总裁丁长峰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53万元,执行副总裁解冻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83万元,执行副总裁张纪文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66万元,执行副总裁莫军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31万元,执行副总裁徐洪舸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17万元,执行副总裁肖莉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39万元,执行副总裁王文金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20万元。


招商地产董事总经理林少斌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07万元,副总经理贺建亚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31.35万元,副总经理杨志光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31.21万元,财务总监黄培坤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32.86万元,副总经理胡建新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16.53万元。


华发股份(600325)董事局主席袁小波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43.64万元,董事局副主席李光宁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95.4万元,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刘克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95.4万元,董事刘亚非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95.4万元,董事副总裁王沛、董事总工程师吴东生、董事财务总监俞卫国、副总裁陈茵、副总裁阳静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均为68.15万元。该公司独立董事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2万元。该公司数据均为税后收入。


华侨城、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均有高管年薪在百万之上。


国企年薪位于下游


相比而言,一些由地方国资委绝对控股的房地产企业,高管年薪在行业内要处于偏下的水平。


2007年度天房发展(600322)董事总经理张勇领取的报酬为24.2万元,董事总会计师王大铮领取的报酬为20.3万元,董事董事会秘书陈长来领取的报酬为20.3万元,董事周永斌领取的报酬为14.6万元,该公司几位独立董事领取的报酬为3万元。监事王培光领取的报酬为13.7万元,副总经理杭天明、孙建峰领取的报酬为20.3万元,副总经理李越领取的报酬为16.2万元,总工程师杨宾领取的报酬为20.4万元,总经济师张届义领取的报酬为20.3万元。


陆家嘴(600663)职工监事陈松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6.88万元,总经理李晋昭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97万元,副总经理孙家祥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4.54万元,副总经理竺家颖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3.98万元,副总经理朱蔚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7.94万元,副总经理蒋平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5.54万元。陆家嘴的数据均为税前数据。


栖霞建设(600533)董事长陈兴汉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59.11万元,该公司独立董事领取的报酬总额为5万元,监事会主席李云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2.64万元,监事夏卫东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13.64万元。总裁江劲松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7.93万元,常务副总裁范业铭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8.9万元,副总裁干泳星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2.14万元,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建优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33.7万元。栖霞建设的数据均为税前数据。


独立董事报酬


多在10万元区间


独力董事从公司获取的收入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总体看来,房地产公司支付给独立董事的报酬在几万到十几万元间。


金地集团2007年独立董事津贴为人民币10万元。


保利地产独立董事在公司聘任后,每年可领取6万元津贴,因公司业务而发生的正常工作费用,在公司每年的董事会费中支出,每年不超过6万元。


万通地产独立董事领取的报酬为6万元。


华发股份独立董事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为4.2万元。


万科集团信息显示,孙建一、李志荣、李家晖、徐林倩丽等四名独立董事从公司领取的董事酬金为16万元(含税)。


招商地产独立董事刘洪玉、孟艳津贴总额为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真正话事人并不在公司领取薪酬,如世茂股份(600823)董事长许荣茂、董事许世永在该公司均不领取报酬,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也不在公司领取薪酬。正是这些重量级人物通过大比例控股、持股公司股权等方式,享用着楼市盛宴的更大收益。


(记者 肖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50:18
千名车主请求调查平安保险高管千万年薪

千余名车主请求保监会调查平安保险高管千万年薪


交强险被疑过多分摊公司成本



法制网北京3月31日讯 记者陈晶晶 1055位车主今天联名向保监会递交了一份请求,质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请求保监会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高管的千万元年薪进行调查,向投保人澄清中国平安高管薪酬从交强险中分摊的数据,去掉不合理分摊的费用。
1055位车主的代理人、北京德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家辉告诉记者,交强险是为了使交通事故受害人得到及时救助而设立的公益性、强制性保险。但2007年的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实际赔款为44亿元,经营成本却高达141亿元、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29亿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2006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先生以年薪1338万元高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榜首。在交强险听证会上,有两位听证代表提及此事,对交强险分摊的人力成本数据提出质疑。2007年马明哲先生更获得了6600余万元的薪酬,中国平安还有7位高管年薪超过千万。车主们质疑,平安高管年薪如此之高,是否在交强险中进行了分摊?分摊是否合理?

刘家辉表示,对交强险进行监督是保监会的职责和义务,交强险如不能实现其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保障的公益性目的,而沦为保险公司高管发放高薪、分摊不合理成本的工具,则是保监会监管失职。交强险既为公益性、强制性保险,保险公司分摊人力成本,应该以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而不得以保险公司自行拟定的标准,任意从交强险保费中进行分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53:21
天价薪酬的浅思考

笔者今天点击新浪网,一行红色标题赫然跃入眼帘:《证券日报:天价薪酬与社会正义》。短文介绍说,根据目前的法规,格力董事长年收入超过4000万元,而总裁约3988万元,成为上市公司收入之王。文章最后抛出一个话题:“当然,也许有人认为格力的老板就该拿这4000万元和3988万元,那不要紧,本报愿就此展开连续报道,探讨一下天价薪酬该不该拿?”。笔者的回答是:当然,不该拿!。谁说该拿,谁挨揍。
  不过,看过这则报道,笔者变得不那么义愤填膺了。去年听说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的年薪已达到了6600万元,那才是收入之王。据说,马明哲今年收敛了,股权激励薪酬为零。解释的理由是平安投资出现了亏损。这个动作实则也是做做样子,以平民愤。作为视点媒体从一个角度揭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固然值得肯定。但要消除天价薪酬这样的现象,至少从文章的内容看来许多工作要做,以便采取措施,限制天价薪酬。一是体制障碍,上市公司中有国有上市公司,也有民营上市公司,既然国有上市公司老总不该拿天价薪酬,那么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该不该拿天价薪酬?如果说有某个部门或机构出面干预,很可能民营上市公司老总会说:“我拿自己的钱,与你有何相干?”。这样看来,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国有上市公司老总不能拿天价薪酬,民营上市公司老总可以拿天价薪酬。二是法规障碍,该文章中也曾提到,股权激励属于合法性收入,但合法不合理,希望国资部门,包括有关部门党组织站出来,管理和纠正这种看似合法却实际上却违背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有关法规,作为公司的大股东享受投资回报,不是有关国资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党组织能够干预得了的。也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似乎可以这样解决天价薪酬问题。笔者几年前,见一家上市公司高管们同样拥有自然人股,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每年分红根本不拿一分钱,仅仅是名义大股东而已。高管们心里也很清楚,自己坐在这把椅子上,并不代表这些投资是自己的。年龄一到期,该退休的退休,又换上别的大股东。然而,有关证券法规一出台,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投资回报的收入就合法化了。
  关于天价薪酬,不仅是一个合理的现象,它引申出社会许多深层次问题,如:上市公司圈钱的问题(包括民营上市公司),贫富差别拉大的问题。关于股权激励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曾有过讨论。针对股权激励的问题,最直接地说就是把“船长”扔进水里去,因为明明是国有资产的回报,凭什么让“船长”中饱私囊,凭什么他不和广大员工同舟共济?至于限薪多少,高于一般人员收入的5倍?10倍?20倍?这些都是社会争论的焦点。解决天价薪酬问题,除了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国家投资的上市公司要出台相应的法规,消除这一貌似合法,实则极不合理的现象。
  (完)小故事天价薪酬的浅思考是一篇由网友推荐的故事文章,故事会网站收录并共享给给广大的故事爱好者,希望您能喜欢并多多支持故事网,本站还有爱情故事,情感故事等栏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