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lee777 发表于 2009-9-3 20:24
但这条线在这里也是有它的意义的,我们跳出生产者剩余这个概念,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出发。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一个事要考虑市场对它产品的需求情况(这个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需求”是这么个逻辑提出来的,同时发现这条线既价格水平线,MR和AR),因为这个决定它的收益TR(利润公式的被减数)。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情况,这个用SMC来比表达(利润公式的减数)。并且由此发现当AR=SMC的时候,利润最大化。但是这个AR的祖宗是人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这里面存在这么个逻辑关系,或者说是先后关系。这导致后面分析生产者剩余的时候,依旧沿用了这一逻辑,主要是方便读者牢记整个逻辑过程。
你说了半天,无非就想说:厂商
有自己的需求曲线?
你如果这么说,而且你认为你说的就是书上说的,那么,你肯定错了(除非你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新概念”)。
如果你所谓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没有表现厂商的最优化行为(或者说,不是厂商的最优化的结果),那么你的这种逻辑并不是经济学的一般范式(当然,你可以提出自己的一套范式,但你不要再使用“利润最大化”这样的思维)。
经济学里,厂商的需求曲线,一般指的是
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这里,厂商首先须在要素市场上是竞争的)。
厂商是价格接受者的意思是什么?无非是,这个价格是厂商决策的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