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lifekinghozz  
  最近,在54学术群进行学术研讨,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持有不同观点时,没有判断理论、观点真伪的标准和依据。在人大论坛和54学术群,有一个共同发现。就是,多数人的观点或理论来自于书本,而不是来自于对实践和事实的归纳总结。实践观察和经验的缺乏,使得多数人的判断,是以书本知识为依据。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对经济实践和事实的认识,归纳、总结,至于水平如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对于楼上提出的问题,在于楼上缺乏判断理论、观点真伪的客观依据。就理论来说,通过在论坛和学术群的辩论,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乎没有人了解价格,在进行与价格有关的辩论时,竟然不知何为价格。根据这一点,结合论坛中学生、书本知识者较多的特点,我用逻辑分析的方式,来分析什么是价格,以便讨论时不至于出现难以理解的事情。
      举例来说,大米2元/斤,电视1000元/台。事实上,价格必须有买卖双方进行买卖才能形成。没有买方,没有价格支付,不能形成价格,价格也不能实现;没有卖方,没有商品供应,价格同样不能形成,也不能实现。在确定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构成的前提下,进一步需要明确的是,价格由什么决定。举例来说,在拍卖会上,一件拍品由底价,经过拍卖成交,可以拥有多个报价,但是,成交价只有一个。如果我们讨论价格,那么价格是以成交价还是报价为依据或论据?如果以报价为依据,报价会有多个,最重要的是,报价并不能成交,买卖不能发生,经济并不运行,也无从寻找经济运行的规律。如果以成交价作为价格,由于买卖成交,经济运行,由此而产生的价格变化、波动(二次拍卖、三次拍卖等等),必然是经济运行的结果。那么,通过成交价的变化,来进行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和判断,是有现实依据和研究、讨论意义的。所以,不成交或者没有成交趋势、可能的价格,由于不会发生现在或未来的买卖,不发生经济变化和运行,既不能作为价格依据,也不可能形成价格,只能予以淘汰。
      归纳下来,能够成交或形成成交趋势能在未来成交的价格,才能作为我们讨论中的价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