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1 2
2009-09-04
2009年09月04日 09:10 来源:齐鲁晚报

背景新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如果以"大处方"、升学率这种扭曲的绩效,来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依据,所能"激励"出来的结果,必然与"事业"内在的本性格格不入。
  国务院常务会议2日决定,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所谓“绩效工资”,通俗地讲,就是工作业绩高、干得好,工资待遇就高,反之则低。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有许多好处——对个人来说,这有利于充分体现自身劳动价值和工作技能,实现多劳多得;对单位来说,也有助于激励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要使绩效工资的上述好处真正发挥,还有需要进一步斟酌之处——事业单位的“绩效”究竟是什么,如何厘清和界定这种“绩效”?
  众所周知,在我国,“事业”是一个与“企业”相对的社会组织概念,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是以“社会公益”为基本目的的“非营利”组织;而后者则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最大程度追逐自身“利润”实乃其天性。
  因此,“绩效”之于事业和企业的内涵、标准是不同的。对企业来说,绩效的具体内涵和判定标准要简单、直接得多,利润高、赚钱多便是最大的绩效。但事业单位如何定义和评价绩效,显然不能如此简单、直接——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可能存在的自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依循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以两个最大的事业行业——医疗和教育为例,其各自的独特公益价值便是“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
  不得不说,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这两个方面还有缺陷,也就是说,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被严重异化。还以医疗和教育为例,一方面,一个时期以来,产业化、逐利化成为它们共同的特征,在追逐部门利益的过程中,“公益”本性深度迷失,如教育乱收费、天价医疗的盛行;另一方面,医疗、教育各自的公益特质也不断蜕变。如“救死扶伤”变为开大处方、过度治疗,甚至见死不救,患者成为医生眼中牟利的工具;“教书育人”在少数地方也蜕变为教书收钱,学生成了学校、教师眼中追逐升学率等政绩的工具。
  就此而言,一些事业单位并非不重视绩效——比如“大处方”的绩效、升学率的绩效,并以这些绩效来考核员工,问题是,此绩效非彼绩效——显然,如果以这种扭曲的绩效,来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依据,所能“激励”出来的结果,必然与“事业”内在的本性格格不入。
  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必须首先厘清什么是“事业绩效”,而要保证这一点,医改、新教改的全面深入、落实到位,正是基础和前提。(张贵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4 17:09:42
感觉这次改革又是一刀切的典型,有些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没有改革的必要,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改革直接会导致其价值取向的偏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5 00:51:45
到现在也搞不懂什么是绩效工资 怎么核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