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1 1
2009-09-04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郭宏超 长期以来,我国的稀土都处于“贱卖”的位置,有“新材料之母”之称的稀土竟然像烂白菜一样被卖出去。
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竟然出现大幅亏损。这更让我国的稀土出口危机加剧。
稀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具有丰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目前,我国已探明稀土储量8389万吨(稀土氧化物),占世界总储量的56%,而单一高纯稀土产量已占据全球90%的份额。我国稀土产品供应量占全球85%的市场份额,而且出口量且逐年增加。现在,购买我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已经达到74个国家和地区。
但与庞大的市场占有量以及稀土在战略资源中的“真实身价”相反,近年来我国稀土产品价格却在大幅下挫。为什么在这占据绝对控制权的市场中我们的定价权如此受制于人呢?难以置信的是,一些国家反而借我国低价出口,反过来向我国稀土企业征收反倾销税。
在世界范围内的定价权争夺战中,我们长久以来都处于一种从属地位,无论我们是市场上财大气粗的买主,还是奇货可居的卖家,我们很少有掌握主动权的。铁矿石谈判上,我们这个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年年被逼到墙角,作为最大的铜进口国,更是别人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其实不光是稀土,还有炼钢用的焦炭出口也是如此。这两种出口产品都属于资源类初产品。笔者在记者生涯中曾多次在山西感受到焦炭生产付出的惨痛的环境代价。稀土生产更是如此。即使不算环境成本,我们的这些产品出口也是便宜到荒谬的地步。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储量大国,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目前已经被封存起来,转而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的稀土产品,作为战略储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国家近年来也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纷纷从我国进口。
因为现在稀土价格过低,国外根本就没有开采的价值。我们的稀土产品价格再翻一倍,国外才有开采稀土的价值。焦炭更是如此,欧洲等国家已经关闭了大多数的炼焦炉,以为从中国进口不但不会污染环境,反而更便宜。日本人通过从中国低价进口早就在其海底储存了大量的这两样资源产品。
回头来看,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为市场就是摆摊,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什么都可以摆上来卖。根本就没有树立起来产业安全意识,由于资源类产品对改善地方经济成效最快,所以根本没有计划性,就像我国完全靠卖劳动力的想法一样。而有些官员甚至把稀土出口的扩大当成是自己的政绩,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从市场机制上看,反映出资源“稀缺性”的经济杠杆严重缺位。尽管这两年国家以产业准入门槛、出口退税、实行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来限制资源性产品过度出口。但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措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其实,早在数年前中国政府就对稀土、焦炭等战略性资源进行了出口秩序的规范,但一直成效甚微,而且出口量却在连年扩大。在如今全球资源争夺战进入新阶段之后,工信部新制定的这份《〈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希望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住中国稀土的无序出口问题。
但是,这不是仅仅稀土产业的问题,我们的意识要有转变,我们已然参与到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体系中来,那么也要认识到哪些是能摆出来卖的,哪些是要有战略思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5 22:05:18
关键是人的问题,
外行领导内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