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看来创新者的品德很重要。
郎加明:创新是创新者的心灵之光。据我多年研究,创新者实际上是分为四类人:第一类是阳光创新者,即德才兼备全心全意为人类、为国家的创新者,如发现“镭”、“钋”元素的居里夫妇,创造“鸳鸯阵”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创作《英雄交响曲》的贝多芬,培育超级水稻的袁隆平等;第二类是月光创新者,即有才缺德,主观为自己、客观利社会的创新者,像创造宋体字的大奸臣秦桧、发明可盗墓亦可科学勘探“洛阳铲”的盗墓贼李鸭子、首创高速公路的纳粹头子希特勒、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大贪官培根等;第三类是星光创新者,即德才平常偶有灵感闪光的创新者,如解放军第二炮兵士官陈留军只花5元钱便成功革新“导弹瞄准辅助定位器”,诸如此类的小改革、小创意、小发明等;第四类是磷光创新者,即失德邪才心胸尽为鬼蜮伎俩的创新者,如发明用后进者的钱去“养”先投者“金字塔骗局”的查尔斯庞氏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曝光的诈骗500亿美元的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以及创造花样百出与众多女明星乱搞“艳照门”事件的香港艺人陈冠希,便是磷光创新者。
《科学时报》:从道德与创造能力结合的角度对创新者进行分类,对于我们看待不同的创新行为有什么帮助?
郎加明: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无疑,人类、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是阳光创新者,即品德好、才智高、胆魄大、毅力强的创新者。我过去所说的“创新者是最伟大的劳动者,创新思维者是最伟大的脑力劳动者”,就主要是指阳光创新者。不过,阳光创新者作为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理想境界的楷模,总归是少数人,尤其在“明星取代英雄,美女挤走学者,低俗覆盖高雅,娱乐顶替文化,山寨冒充原创”的世风下,这类人将会更少些。但是,阳光创新者永远是人类的希望、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脊梁。同时,我还想:既然人类世界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一个国家就不能没有一定的敌人,一个社会就不能没有个别的坏人,否则,人类的智慧便会衰退。所以,从“物竞天择”进化论的意义上看,且不用说阳光创新者、月光创新者、星光创新者,即使是磷光创新者,因对其他人有反面教材的砥砺作用,也许比猪猡似的慵懒之人更有贡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