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区域经济, 中国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一扩再扩
5年再投1.8万亿暗藏西部龙头梦
程维
重庆市今年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出现高速增长,这些增长背后是当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扩再扩,通过高投资来构造傲视群雄的经济实力,正成为该市试图兑现“西部龙头”的目标。
投资额:1年超5年
重庆市长王鸿举25日在该市经济工作会上称,今年全年该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5.5%,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9%和22%。
该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此前几日在公开场合称,重庆市今年的15.5%GDP增速“排全国第三”,达到4160亿元,而去年为3470亿元。预计2007年,该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800亿元,去年为527亿元,增速高达54%。如果计入该市的中央财政收入部分300亿元,重庆市的总体财政收入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
1997年重庆直辖时,其GDP为1350亿元,财政收入仅为58.7亿元。
投资在今年重庆市的GDP中的比重比较大。据黄奇帆上周披露的数据,今年重庆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200亿元,增速为32%。其投资与GDP的比例为76.9%。
而该市1996年至2000年的5年中,总投资才2400亿元,其2007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之前这一时段的5年总投入。
一变再变的计划
单看重庆市2007年的GDP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并不能发现重庆市有着非同一般的投资冲动。
重庆市2005年发布的该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此后5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为7000亿元。但是很快这一数据就被“刷新”,当地按13000亿元的总投资额在拟定计划。
这13000亿元中40%左右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场建设等;30%左右要用于工业投资;另外的30%主要用于房地产和服务业。
但13000亿元很快又被“刷新”了,目前当地按18000亿元总投资制定投资计划。其主要驱动之一是工业投资剧增。2007年重庆市的总投资为41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1000亿元。
工业投资是重庆市近几年增速最高的投资领域之一。黄奇帆上周在一个报告会中称,2001年至2006年,重庆市工业投资的总额分别为50亿、150亿、270亿、400亿、560亿、750亿元,预计2008年至少可达1200亿元,2009年1500亿元,2010年则为1800亿~2000亿元。黄奇帆认为:“5年实现8000亿元的工业投资必然成为现实。”
目前其18000亿元总投资的构成是,工业投资8000亿元,城市化进程投资10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5000亿元,房地产5000亿元)。
“西部龙头”梦
“我到重庆后,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与大家一起贯彻落实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新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25日在该市经济工作会上说。
“314”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重庆代表团上的讲话为重庆提出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其“三大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是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包括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四大任务”。
“314”的核心内容实质上是重庆市应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经济发展上要领先于西部其他省市。
要构筑西部领先的经济地位,首先必须构筑具有足够优势的基础设施,以及能为未来的GDP提供持续动力的工业基础。
在基础设施方面,至今年年底,重庆市已经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在建100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今后5年将再建1000公里;航空方面今年开建第二条跑道,目前共4条跑道的机场拓展计划已经获批,这是国内目前已经规划的单个机场中做得最大的;水路方面重庆则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并正在建设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寸滩港。
但是重庆目前仍面临近邻成都的强劲挑战。尽管2006年成都的GDP为2750亿元,重庆为3480亿元,但是重庆媒体上周援引重庆市统计局的信息称:“在西部地区竞争中,我市经济总量由直辖前的第5位下滑至目前第6位。去年我市人均GDP突破万元,但年均增长速度慢于成都。”
揭秘成都城与乡的“蜜月”
漆小均
城乡统筹方案设计,以及排名特大城市前七的投资,是其经济腾飞的两大动力
12月17日,成都市长葛红林首次对外披露,成都市2007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0亿元,财政总收入926亿元。
这是一个值得骄傲并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在中西部地区,除了已经“升格”10年之久的重庆直辖市,成都年度GDP在挤入国内大城市“GDP 3000亿俱乐部”的同时,也高居其他所有中西部副省级城市的第一位。
这些收获,首先来源于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案设计,及其5年来孜孜以求的奋力推进。
今年9月,成都市对外发布了它未来十年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建设目标框架文件。
这份与其“十一五”战略规划高度弥合的文件表示,将用10年时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确保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成都市同时向外界推出了具有明显战略引领特征的、明年将会陆续上马的项目共计242个,涉及总投资额高达约3500亿元。其中,有关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住、生态、交通体系的71个项目,占据了这些项目总投资的一多半,预算投资高达1911亿元。
而目前,成都正运用“全域成都”的概念,完善成都城乡一体的规划,逐步形成“一区(成都都市区)两带(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生态旅游发展带)”的全域发展格局。并确保在10年之后,成都市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70%,土地规模化经营流转达到75%,“现代城市和现代化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
每年增长的巨额投资,则是成都获得巨大发展更为显性的引擎。
2007年的前11个月,成都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即已完成2101.6亿元,同比增长28.2%。
这些迅猛的投资,其增长最多的投向是工业——包括成都市近年陆续推出的农业产业。这些资金以每年接近50%的高增速投往工业领域。这导致工业由此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且逐渐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
12月中旬,香港新鸿基集团宣布在成都投资160亿元建设约90层高的“成都第一高楼”——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其间,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与郭炳湘的会见,堪称揭示成都近年高速发展“秘密”的一个典型模本。
李春城说,当前,我们正按照“全域成都”理念,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郭炳湘则表示,新鸿基对成都发展充满信心,将积极参与成都的发展,努力打造成都新的标志性建筑。
青岛、大连:“两个龙头”比翼齐飞
李攻
大连人说,有一段时间青岛人来大连学习城市建设,最近一段时间是大连人去青岛学习大企业发展。两个海边城市也在融合沟通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在11月的一席话,基本可以确定大连在2007年将跨入“3000亿元俱乐部”。
张成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36.8%和86%。”
2006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9.7亿元。今年上半年,大连市的经济增长率是17%,这一速度持续到了第三季度。按照这一速度,2007年,大连市的经济总量可望达到3005亿元。
在2006年,青岛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3000亿元,达到320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2750.95亿元,增长16.2%。按照这一速度,青岛市的经济总量今年可望超越3700亿元。
和青岛相比,大连虽然还有700亿元的差距,但两个“龙头”比翼齐飞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
青岛:山东“龙头”
从一定程度上说,青岛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两大机遇。一是,青岛被明确定义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举行带来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批准青岛建设大炼油、LNG、原油储备库、电厂、造船、高速列车、特种铝业、跨海大桥和滨海大道等特大项目。而从2003年到2006年,青岛市共批准外资项目8599个,实际利用外资151.4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奥运建设和奥帆赛举办,对青岛城市建设影响深远。据测算,从奥运建设到奥运举办期间,将拉动投资达到500多亿元。仅在城市建设方面,自2003年以来,青岛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金额也超过了百亿元。
青岛正在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奥帆赛等因素的推动,一次性投资如此庞大的市政建设工程很难想象。
大连:东北“龙头”
奥帆赛花落青岛,使得大连失去了一次难得发展机遇。
但现在大连又迎来了另一个机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定位。
今年9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连考察,明确指出,大连要当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振兴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要争创一流。
从2003年到2006年的4年中,大连市年均经济增长率是15.5%,这与青岛同期16.4%的增速有近1个百分点的差距。但从去年开始,大连经济增速开始超过青岛,表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去年,大连市的经济增速是16.5,同期青岛是15.7%。今年前三季度,大连数据是17%,青岛是16.2%。
大连“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作用正在凸显。大连港集团正在沈阳等东北城市投资建设物流园,将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向内陆延伸;中国一汽、鞍钢、一重等几乎所有的东北大型企业,都在大连设立了进出口基地。
去年,大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今年3月,英特尔决定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设立英特尔大连芯片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单笔外资投资项目,将会带动一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两“龙头”竞合
青岛和大连都提出了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构想。现在看起来,青岛更占先机。
截至12月23日,青岛港集团2007年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越2.6亿吨,明年有望突破3亿吨。而按照原计划,青岛港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吞吐量才到2.6亿吨。
张成寅则说,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是由国家批准实施的全国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其明确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
为拓展港口腹地交通,辽宁把沈阳大连高速公路拓宽成双向八车道,而山东则在济南到青岛之间修建了第二条高速公路。这中间或许有巧合,或许也有必然。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青岛和大连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大连有服装节,青岛也有;青岛有啤酒节,大连也有;青岛有APEC中小企业投资博览会之类的国际性展会,大连有夏季达沃斯论坛。如此等等。
大连人说,有一段时间青岛人来大连学习城市建设,最近一段时间是大连人去青岛学习大企业发展。两个海边城市也在融合沟通。( 武汉大项目吹响“集结号”中部独秀存缺憾
何欣荣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武汉市GDP突破3000亿大关应无悬念”。武汉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确认。
该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72.26亿元,同比增长15.6%,创下了自1996年来的最高增幅纪录。按照目前的经济走势,预计武汉市全年GDP将达31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