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1986 1
2009-09-06
GDP达3千亿非直辖市增至13个
一个城市(非直辖市,下同。)地区年生产总值(GDP)超过3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直观来说,就是“富可敌省”。
  按照2006年的数字,现在我国还有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5个省、自治区的GDP尚未超过3000亿元。以2006年“3000亿俱乐部”最后一名的青岛计,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相当于5个青海省,排在第一名的广州市几乎相当于10个青海省。
  扩容
  2007年,城市GDP“3000亿俱乐部”将大规模扩容。
  2006年,有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等6个城市进入这一“俱乐部”。而根据已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数据计算,今年将有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武汉、大连等7个城市进入这一行列。
  新加入的7个城市,除宁波和成都之外,都保持了14%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即使是相对较低的宁波和成都,年均增长也在13.5%以上。
  今年“3000亿俱乐部”不但是成员增长了一倍多,覆盖面也扩展了近一倍。
  去年,6个俱乐部成员无一例外都是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的省份。“龙头老大”广东两个,“榜眼”山东一个,“探花”江苏两个,然后是浙江一个。而今年又新增加了辽宁、湖北、四川。
  俱乐部成员正在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扩散。
  如果换个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在13个俱乐部成员中,有9个是副省级城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是以地级市加入这一行列的。
  全国现在有15个副省级城市,有的副省级城市离3000亿的标准还相差悬殊。比如,厦门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还不到1000亿元。
  “珠三角”重拾迅猛升势
  2004年,佛山GDP还只有1653亿元,经过短短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近3500亿元,基本实现了3年翻番。其背后是每年都超过19%的经济增长速度。2005年到2007年前三季度,佛山交出的经济增长答卷分别是19.2%、19.3%和19.2%。
  佛山经济规模从2000亿元跨越至3000亿元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比2001年从1000亿元到2005年超过2000亿元时间缩短了一半。
  东莞甚至比佛山更猛。2004年,东莞的地区生产总值还只有1155亿元,这一数字在今年将可能达到3080亿元。东莞近年来的年均增速也保持在19%以上。
  近年来,有关中国经济重心北移的议论不绝于耳。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势头都很迅猛。但位处珠江三角洲的“3000亿俱乐部”“新科进士”佛山和东莞以令人炫目的增长速度说明,珠江三角洲仍然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整个广东省的增长速度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在经过2005年的增速低谷之后,广东又重拾迅猛升势。2004年,广东的经济增速是14.1%,2005年,广东的经济增速是12.5%,2006年增速回升至14.1%,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的增速达到14.7%。
  “长三角”猛静两相宜
  近年来,江苏的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没有起落,总是在平稳高速运行。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到近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4.9%、14.5%、14.9%和15%。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此前已跨入“3000亿俱乐部”。在迅猛增长的态势下,江苏省省会南京今年加入俱乐部也就顺理成章。
  江苏的位置颇为尴尬。原来稳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二位,前年被山东超越。江苏不保持较高增速,以后的位置可能更尴尬。
  与江苏相比,浙江则“温和”许多。此次进入“3000亿俱乐部”的宁波经济增速在7个新进入者中,几乎是最低的。但浙江经济深厚的底蕴其他地区几乎无法比拟。
  环渤海在崛起
  虽只有大连一个城市新近加入“3000亿俱乐部”,但环渤海经济圈强劲的发展后劲已经表露无遗。
  明年,预计“3000亿俱乐部”将继续扩容。而最具有希望的三个城市都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内。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96亿元,同比增长了17.3%;唐山市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0亿元,同比增长15.1%;烟台市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2亿元,今年仍将保持16%以上的增长率,离“3000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上述三个城市在明年进入“3000亿俱乐部”几乎没有悬念。
  中部看到希望
  成都和武汉的加入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这已经打破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垄断”“3000亿俱乐部”席位的局面。
  除这两个城市之外,其他的城市离“3000亿俱乐部”入围线差距还太遥远。已经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河南省会郑州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只有1753亿元。但中西部蕴藏着发展的希望。国家对中西部的投资正在加强。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中部地区城镇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除了山西增长27.1%之外,其他省份投资增幅都已经在32%以上。刘飞
  “3000亿军团”举起广东七成GDP
  佛山、东莞如何延续比较优势?
  黄树辉
  每当年末收官盘点之际,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似乎总能带来惊喜。除今年全省GDP将突破3万亿元,有望首次超过台湾地区之外,GDP 3000亿城市俱乐部也将再添两名新军:佛山和东莞。
  届时,包括现有的广州和深圳,广东GDP 3000亿俱乐部成员将达到4个。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官方统计数据,3000亿军团经济总量已达14665.87亿元,占广东全省GDP总量的68.25%。
  而在2006年,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的经济总量占广东省GDP总量的比重为63.83%。这意味着,这一年内广东经济能量呈现出向四大城市进一步聚集之势。
  佛山东莞晋级3000亿基本定局
  实际上,今年佛山GDP晋级3000亿元并无悬念。
  去年,佛山市经济增速达到19.3%,实现生产总值2926.72亿元,占广东全省的九分之一,占全国的七十分之一,超过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在全国城市经济排名中位列第11名,稳居广东第三。
  凭借这一实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3月25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佛山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九,一举超过高雄、澳门、新竹、基隆。
  今年1~9月,佛山实现生产总值2613.40亿元,延续了去年的19.3%高速增长,而这一增幅超过广州、深圳和东莞,在珠三角各大城市中排在第一位。
  对于全年增长预期,佛山市统计局有关领导表示,在统计数据没有正式发布之前不便表态。如果按照全年19%的经济发展速度推算,今年全年佛山将实现生产总值约3483亿元,超过3000亿元指日可待。
  佛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主任赵起超教授对这一推算结果表示认同,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今年佛山有望实现生产总值3500亿元。
  而对于经济总量仅次于佛山的东莞而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00亿元也基本定局。今年11月份,东莞市李毓全在约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上曾公开表示,今年东莞GDP预测可超过3000亿元。
  去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居15位,在广东居第4位。
  东莞市统计局综合核算科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超过3000亿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出来后或许会更加乐观。”
  内外协调殊途同归
  “无论是对佛山,还是对东莞,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都是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东莞市首届特约研究员林江教授向本报表示,佛山和东莞作为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样本,在全国仍具有解剖意义。
  林江认为,东莞GDP的长期高速发展,与其外源型经济长盛不衰有必然关系,而以民营经济主导的发展模式,则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东莞市市长李毓全公开表示,今年东莞工业总产值预计也将从去年的5500亿元增长到6600亿元,增幅18%,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1000亿元。在外贸出口方面,东莞在广东仅次于龙头深圳,超过广州。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句话洋溢着东莞所特有的骄傲。公开资料称,在东莞这个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城市中,外资企业占到90%以上,其中港资企业占60%,其余依次为台资、美资、日企企业。
  不过,这种外资一统天下的格局在东莞正悄悄转变。据统计,在前三季度东莞工商税收总额中,外源型经济税收108.88亿元,占32.5%,同比下降4.4%,而内源型经济税收226.45亿元,占67.5%,增长40.5%。
  “这表明,内源型经济正在向外源型经济一样,发展成为推动东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如是说。
  相比之下,外源型经济一直是佛山经济的“短板”,但近年来佛山在招商引资方面已今非昔比。今年3月,本田变速箱项目在南海投产,并带动爱信精机、丰田纺织等汽配企业也纷纷扎堆南海。目前,前来佛山投资的世界500强项目达到78个。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明显增多,工业增速加快,大有赶超广州之势。据统计,去年1~5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于佛山314.70亿元,而今年同期,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高于佛山163.44亿元。
  “如未能有效地增强广州工业发展的后劲,广州工业发展规模有可能被佛山超过。”广州经贸局有关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如此强调。今年前三季度,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速达30.3%,增幅列珠三角首位,而广州则为21.4%。
  实际上,佛山市GDP从2000亿元跃至3000亿元用时不到两年,比从1000亿元升至2000亿元时间缩短了一半。其中,顺德、南海两区生产总值都将超过1000亿元。
  佛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主任赵起超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大佛山”整合所产生的红利。2002年12月,佛山将顺德、南海、高明、三水(县级)撤市建区并入佛山,经济规模随之成倍扩大。
  经济增速或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年初的发展计划中,佛山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2007年经济增速降至12%。不过今年并没有减速迹象。实际上,四年来,佛山市GDP年均增长已达18.6%。
  这一局面同样在东莞上演。今年年初,东莞提出的经济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5%,而今年前三季度东莞经济依然高位运行,增幅超过17%。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GDP平均每年达18%,近10年来平均每年达20%。
  “如果放任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凭借30年的发展积累和区位优势,这两个地区经济增速达到30%都毫无问题。”丁力说。
  然后,这种假设似乎越来越难以成立。林江教授坦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不断升值让东莞经济首当其冲,未来几年,外部环境正在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东莞经济形成重大考验。”
  与此同时,包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等几乎所有生产要素成本,近年来都在不断飙升,正在对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产生重大冲击。
  而在以陶瓷产业而闻名的佛山,有人开始为佛山陶瓷产业的空心化危机而担忧。当地媒体称,目前佛山陶瓷产业出现百亿资本大转移,几乎所有的佛山中大型陶瓷企业均在江西等地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从而带动全国新崛起11个陶瓷产区。
  丁力说:“无论是东莞,还是佛山,大部分企业仍然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依托比较优势,但目前这种发展成本正在不断上升,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削弱。”
  比较优势难以为继,东莞、佛山两地其实早有判断。为此,近几年东莞开始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的“双转型”。而佛山则提出了“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
  不约而同,东莞和佛山两地又几乎同时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措施。今年3月,东莞市政府向外正式下发《东莞市鼓励科技企业上市暂行办法》,而佛山则出台了《佛山市企业上市奖励实施细则》,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也于今年7月落户南海。
  不过,丁力断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东莞和佛山仍然要分别依靠其良好的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基础,来维持各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 12:02:39
相关词条:区域经济, 中国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一扩再扩
  5年再投1.8万亿暗藏西部龙头梦
  程维
  重庆市今年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出现高速增长,这些增长背后是当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扩再扩,通过高投资来构造傲视群雄的经济实力,正成为该市试图兑现“西部龙头”的目标。
  投资额:1年超5年
  重庆市长王鸿举25日在该市经济工作会上称,今年全年该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5.5%,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9%和22%。
  该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此前几日在公开场合称,重庆市今年的15.5%GDP增速“排全国第三”,达到4160亿元,而去年为3470亿元。预计2007年,该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800亿元,去年为527亿元,增速高达54%。如果计入该市的中央财政收入部分300亿元,重庆市的总体财政收入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
  1997年重庆直辖时,其GDP为1350亿元,财政收入仅为58.7亿元。
  投资在今年重庆市的GDP中的比重比较大。据黄奇帆上周披露的数据,今年重庆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200亿元,增速为32%。其投资与GDP的比例为76.9%。
  而该市1996年至2000年的5年中,总投资才2400亿元,其2007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之前这一时段的5年总投入。
  一变再变的计划
  单看重庆市2007年的GDP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并不能发现重庆市有着非同一般的投资冲动。
  重庆市2005年发布的该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此后5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为7000亿元。但是很快这一数据就被“刷新”,当地按13000亿元的总投资额在拟定计划。
  这13000亿元中40%左右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场建设等;30%左右要用于工业投资;另外的30%主要用于房地产和服务业。
  但13000亿元很快又被“刷新”了,目前当地按18000亿元总投资制定投资计划。其主要驱动之一是工业投资剧增。2007年重庆市的总投资为41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1000亿元。
  工业投资是重庆市近几年增速最高的投资领域之一。黄奇帆上周在一个报告会中称,2001年至2006年,重庆市工业投资的总额分别为50亿、150亿、270亿、400亿、560亿、750亿元,预计2008年至少可达1200亿元,2009年1500亿元,2010年则为1800亿~2000亿元。黄奇帆认为:“5年实现8000亿元的工业投资必然成为现实。”
  目前其18000亿元总投资的构成是,工业投资8000亿元,城市化进程投资10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5000亿元,房地产5000亿元)。
  “西部龙头”梦
  “我到重庆后,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与大家一起贯彻落实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新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25日在该市经济工作会上说。
  “314”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重庆代表团上的讲话为重庆提出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其“三大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是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包括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四大任务”。
  “314”的核心内容实质上是重庆市应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经济发展上要领先于西部其他省市。
  要构筑西部领先的经济地位,首先必须构筑具有足够优势的基础设施,以及能为未来的GDP提供持续动力的工业基础。
  在基础设施方面,至今年年底,重庆市已经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在建100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今后5年将再建1000公里;航空方面今年开建第二条跑道,目前共4条跑道的机场拓展计划已经获批,这是国内目前已经规划的单个机场中做得最大的;水路方面重庆则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并正在建设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寸滩港。
  但是重庆目前仍面临近邻成都的强劲挑战。尽管2006年成都的GDP为2750亿元,重庆为3480亿元,但是重庆媒体上周援引重庆市统计局的信息称:“在西部地区竞争中,我市经济总量由直辖前的第5位下滑至目前第6位。去年我市人均GDP突破万元,但年均增长速度慢于成都。”
  揭秘成都城与乡的“蜜月”
  漆小均
  城乡统筹方案设计,以及排名特大城市前七的投资,是其经济腾飞的两大动力
  12月17日,成都市长葛红林首次对外披露,成都市2007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0亿元,财政总收入926亿元。
  这是一个值得骄傲并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在中西部地区,除了已经“升格”10年之久的重庆直辖市,成都年度GDP在挤入国内大城市“GDP 3000亿俱乐部”的同时,也高居其他所有中西部副省级城市的第一位。
  这些收获,首先来源于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案设计,及其5年来孜孜以求的奋力推进。
  今年9月,成都市对外发布了它未来十年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建设目标框架文件。
  这份与其“十一五”战略规划高度弥合的文件表示,将用10年时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确保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成都市同时向外界推出了具有明显战略引领特征的、明年将会陆续上马的项目共计242个,涉及总投资额高达约3500亿元。其中,有关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住、生态、交通体系的71个项目,占据了这些项目总投资的一多半,预算投资高达1911亿元。
  而目前,成都正运用“全域成都”的概念,完善成都城乡一体的规划,逐步形成“一区(成都都市区)两带(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生态旅游发展带)”的全域发展格局。并确保在10年之后,成都市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70%,土地规模化经营流转达到75%,“现代城市和现代化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
  每年增长的巨额投资,则是成都获得巨大发展更为显性的引擎。
  2007年的前11个月,成都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即已完成2101.6亿元,同比增长28.2%。
  这些迅猛的投资,其增长最多的投向是工业——包括成都市近年陆续推出的农业产业。这些资金以每年接近50%的高增速投往工业领域。这导致工业由此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且逐渐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
  12月中旬,香港新鸿基集团宣布在成都投资160亿元建设约90层高的“成都第一高楼”——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其间,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与郭炳湘的会见,堪称揭示成都近年高速发展“秘密”的一个典型模本。
  李春城说,当前,我们正按照“全域成都”理念,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郭炳湘则表示,新鸿基对成都发展充满信心,将积极参与成都的发展,努力打造成都新的标志性建筑。
青岛、大连:“两个龙头”比翼齐飞
  李攻
  大连人说,有一段时间青岛人来大连学习城市建设,最近一段时间是大连人去青岛学习大企业发展。两个海边城市也在融合沟通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在11月的一席话,基本可以确定大连在2007年将跨入“3000亿元俱乐部”。
  张成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36.8%和86%。”
  2006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9.7亿元。今年上半年,大连市的经济增长率是17%,这一速度持续到了第三季度。按照这一速度,2007年,大连市的经济总量可望达到3005亿元。
  在2006年,青岛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3000亿元,达到320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2750.95亿元,增长16.2%。按照这一速度,青岛市的经济总量今年可望超越3700亿元。
  和青岛相比,大连虽然还有700亿元的差距,但两个“龙头”比翼齐飞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
  青岛:山东“龙头”
  从一定程度上说,青岛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两大机遇。一是,青岛被明确定义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举行带来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批准青岛建设大炼油、LNG、原油储备库、电厂、造船、高速列车、特种铝业、跨海大桥和滨海大道等特大项目。而从2003年到2006年,青岛市共批准外资项目8599个,实际利用外资151.4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奥运建设和奥帆赛举办,对青岛城市建设影响深远。据测算,从奥运建设到奥运举办期间,将拉动投资达到500多亿元。仅在城市建设方面,自2003年以来,青岛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金额也超过了百亿元。
  青岛正在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奥帆赛等因素的推动,一次性投资如此庞大的市政建设工程很难想象。
  大连:东北“龙头”
  奥帆赛花落青岛,使得大连失去了一次难得发展机遇。
  但现在大连又迎来了另一个机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定位。
  今年9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连考察,明确指出,大连要当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振兴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要争创一流。
  从2003年到2006年的4年中,大连市年均经济增长率是15.5%,这与青岛同期16.4%的增速有近1个百分点的差距。但从去年开始,大连经济增速开始超过青岛,表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去年,大连市的经济增速是16.5,同期青岛是15.7%。今年前三季度,大连数据是17%,青岛是16.2%。
  大连“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作用正在凸显。大连港集团正在沈阳等东北城市投资建设物流园,将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向内陆延伸;中国一汽、鞍钢、一重等几乎所有的东北大型企业,都在大连设立了进出口基地。
  去年,大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今年3月,英特尔决定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设立英特尔大连芯片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单笔外资投资项目,将会带动一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两“龙头”竞合
  青岛和大连都提出了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构想。现在看起来,青岛更占先机。
  截至12月23日,青岛港集团2007年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越2.6亿吨,明年有望突破3亿吨。而按照原计划,青岛港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吞吐量才到2.6亿吨。
  张成寅则说,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是由国家批准实施的全国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其明确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
  为拓展港口腹地交通,辽宁把沈阳大连高速公路拓宽成双向八车道,而山东则在济南到青岛之间修建了第二条高速公路。这中间或许有巧合,或许也有必然。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青岛和大连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大连有服装节,青岛也有;青岛有啤酒节,大连也有;青岛有APEC中小企业投资博览会之类的国际性展会,大连有夏季达沃斯论坛。如此等等。
  大连人说,有一段时间青岛人来大连学习城市建设,最近一段时间是大连人去青岛学习大企业发展。两个海边城市也在融合沟通。( 武汉大项目吹响“集结号”中部独秀存缺憾
  何欣荣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武汉市GDP突破3000亿大关应无悬念”。武汉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确认。
  该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72.26亿元,同比增长15.6%,创下了自1996年来的最高增幅纪录。按照目前的经济走势,预计武汉市全年GDP将达3100亿元左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