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426960 发表于 2017-4-12 20:15 
明了( )
资本主义制度下贫穷与富裕的根源
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支配着更大的分配权,所以尽管有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世界”一说,但资本的工具性表明:劳动者只是有“有偿使用”资本的权利,也就是劳动者利用资本这一工具创造的价值至尽管增加了很多,但由于工人本身没有资本这一工具,所以,只能“有偿使用”资本家的资本工具进行生产劳动来提高劳动效率。由于劳动者需要使用的资本工具只能从资本家那里得到,也就是资本是资本家的垄断物。所以大一部增加的劳动价值被作为工人对资本的使用的“成本”而付出的“费用”,让资本的持有者——资本家拿走了。
这就是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对于‘机器技术’的依赖性日趋增加”。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剩余价值m为什么说是被资本家拿走了的缘由。
也就是说对于公式:W=c+v+m,尽管我们可以认为至少由于在后资本主义时期,科学技术带来的智性劳动已经成为社会劳动方式总的趋势,也即实际上,马克思的:W=c+v+m公式中,存在着m=m1(劳动所得)+m2(资本所得)这样一个关系。但实际上由于资本本身存在的高度垄断性,就意味着
m2》m1,即m1/m2的比值远小于1(但不等于零)。
这就是说,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人的绝对收入是增加了,但另一方面资本家通过资本获得的利润要比工人增加的收入要大得多得多。这就是主流经济学所说的“巴雷托效率”。故总体来讲: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所以,马克思关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剩余价值的论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凭空而说。这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基本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