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让穷人有机会变成中产阶级
作者:茅于轼
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2178&ID=28644
我们天天都在谈稳定。这确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但是如何才能稳定?当然,办法很多。不过从长远来看,有一个壮大的中产阶级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而且更是充分条件。
现在中国的社会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穷人占大多数,中产阶级是少数,富人更是少数。穷人是对社会不满的一些人,他们占了多数,社会是不能够稳定的。怎样能把金字塔结构变成纺锤型结构?变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关键在于把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变成中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这部分人是穷人还是中产阶级,决定了一个社会能不能稳定。要使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有稳定的职业,有体面的生活。这不是做不到,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做到了。我们肯定也能够做到。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权。我们应该相信,穷人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也有致富的能力,只要政府严格保护他们的财产权,他们每赚一点钱都能得到保护,都能积蓄起来,时间长了穷人就变成中产阶级了。中国人勤俭节约,又有极高的储蓄率,只要财产权得到保护,穷人变富所需要的时间比西方国家要短得多。按照Harrod-Domar经济增长模型,储蓄完全转为投资并用于扩大经济规模,百分之30的储蓄率比百分之15的储蓄率达到同样的增长倍数,只需要一半的时间。何况我们的储蓄率还超过百分之30。
穷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被侵犯,利益被忽略,人格被侮辱。但是一旦他们被激怒了,联合起来搞革命,他们变成绝对的强势群体。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懂得他们受穷的真正原因,以为是有钱有势的人剥夺了他们,只要剥夺了有钱有势的人他们就可以变富。所以穷人革命无一不是侵犯富人的财产,破坏所有权。结果连富人的所有权都得不到保护,何谈穷人,“新”社会依然是一个所有权得不到保护的制度,穷人依然是穷人,革命还会再次来到,老故事还要重复。这就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
现在情况起了变化,懂得了革命不是办法,私人财产权能否得到保护才是问题的根子。对于这个认识的转变并不是容易的事,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相当大的争议。但是让我们客观地想一想,从理论上讲,穷人的财产得不到保护,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不可能摆脱穷困,社会就难于稳定,革命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着;从历史的经验看,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成长也是靠私有财产的严格保护,而不是靠不断地彼此剥夺。
保护私有财产,看起来好像对富人有利,对穷人无所谓,因为穷人没有财产可供保护。这可能是认识分歧之所在,也是认识发生误区的地方。其实,最穷的人也有他自己的财产。这份财产在富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财产的主人而言,却是性命交关的,是非常需要保护的。我们只要看一看,历代帝皇奢侈挥霍的剥削对象是什么人,难道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吗?不是,主要的剥削对象就是广大的穷苦人。他们每个人的财产虽然很少,人数多了,总数还是可观的。无权无势的人总是被剥削的对象。想通了这一点,就明白为什么要强调保护私人财产,特别是保护穷人的财产。如果一个政权是关心穷人的,他一定要保护财产权。
如果财产权不给予保护,换句话讲就是财产权是可以被侵犯的,那将是一个什么社会?那是一个强盗和贼横行的世界,老实人就无法活了。保护财产权的必要性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可以说,没有哪个社会制度是明说财产权是可以随便被侵犯的,都说要保护财产权,但是区分就在于是真保护还是假保护。为什么要说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因为要防止用任何借口去侵犯别人的财产权,历来这种借口已经发明了几千几万,而且新的侵犯产权的名堂还会继续发明出来。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有钱有势的人想方设法侵犯别人,尤其是穷人的财产。
当然,保护私人财产是不分贫富的,只要是私人所有,财产就同样得到保护。(公共财产也要保护,这已经没有争议,所以不在此讨论)。如果富人的财产不保护,穷人就不敢变成富人,只能永远当穷人,这不但不符合富人的利益,同样不符合穷人的利益。但是客观地讲,穷人的财产更需要保护。富人之所以能富,绝不是因为财产得不到保护而变富的。所以相对而言,穷人更缺乏财产的保护,因而更需要财产的保护。原是穷人的党,更应该关心穷人的财产保护。拿今天的情况来看,农民是最需要财产保护的群体。我们常说,要减轻农民负担。我认为没有把问题点清楚。农民的负担在我们手里像一块橡皮泥,随便我们怎么捏,一会儿加重,一会儿减轻,总之是没有保障。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财产权的严格保护。任何人无权侵犯别人的财产,不管这个人有多大的权力和多高的地位。这就叫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让我们摆脱误区,认真地把保护私有财产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早日让占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穷人有机会变成中产阶级,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注:今年10月底,关天网友杭州聚会,茅老出席并做了个简短发言,后来相关论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我们整理了其中的主要观点并寄给茅老,他阅后将他写的一篇文章作为对此的回应,希望能澄清一些误解,并希望网友就产权问题在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杭州温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