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英国政府联合国际学术界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由斯特恩爵士领导并以其命名的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斯特恩评估(Stern Review on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全球各主要地区的核心研究机构参与了这项国际联合科学计划的实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参与了斯特恩评估中国评价部分的研究工作。此评估是至今为止在国际范围内所开展的最为综合的跨学科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工作。
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发表了长达600多页的最终评估报告。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可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将可能是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到本世纪晚些时候和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活动会因我们今后几十年的行为面临遭受重大破坏的危险。这种破坏的规模和20世纪上半世纪重大战争和经济萧条带来的破坏规模不相上下。报告还对防止全球变暖的成本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在立即采取国际联合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为时不晚。任何拖延都有可能导致更大代价和风险。因此报告呼吁各个国家采取行动,尽快落实减排措施。而这些将直接涉及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路径、能源、环境、科技等领域的战略和政策调整。报告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并在国际学术界和政界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其讲演中引述了斯特恩的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其长期合作对话研讨会上也专门邀请斯特恩爵士做主旨发言。Robert M. Solow, James Mirrlees, Amartya Sen, Joseph Stiglitz
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原世界银行行长 Paul Wolfowitz等纷纷迅速对该评估报告发表评论。斯特恩爵士也被世人誉为“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其著作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斯特恩爵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老朋友,受人大经济学院的邀请,他2001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并曾在人大经济学院设立斯特恩奖学金,专门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经济学学子。2006年11月,斯特恩爵士访问人民大学,并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学:斯特恩评估(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Stern Review )”,介绍其在国际学术界和政界中引起广泛反响和关注的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斯特恩评估》报告。
胡锦涛主席在 2005 年参加“八国首脑”与发展中五大国首脑对话会议期间,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一贯积极推进《公约》和《议定书》的履约工作,在国际气候领域奉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率先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转让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政府还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去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建议。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与会各方将共同寻求京都议定书的后续方案,提出全球2050年减排温室气体目标和行动方案。新方案将使全球消费者对低碳高能效产品的需求呈指数倍增长。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尽管中国目前尚不需要承担碳减排责任,但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将有可能面对碳减排指标的考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许多专家呼吁出台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这也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斯特恩教授在人民大学将发表题为《气候变迁的全球行动:哥本哈根协议与中国“十二五”规划》(Global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China, Copenhagen and the 12th Five Year Plan)。斯特恩教授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政府也一直在采取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这对全球环境来说是一件幸事。为了实现在2050年将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0%这一目标,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力合作。发达国家需要在2050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80%,而由于目前全球80%的人口都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因此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努力,这一目标根本无从谈起。斯特恩希望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更加强调能效,包括发展各种动力及混合动力机车,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应的技术进行碳捕获。他认为低碳经济增长是将来发展的方向,高碳本身意味着高成本,而且还损害环境,弊大于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斯特恩建议中国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平衡内需、外需。“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应该大量利用技术。这就需要建立大量的基础设施,这其实是扩大内需的过程。”斯特恩说。斯特恩建议中国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引进低碳技术。政府需要通过示范企业展示其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同欧洲的合作,探寻商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