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容易重视卡尼曼那些细枝末节的技术性的实证分析,而忽视对他思想的整体把握.其实,卡尼曼不是一个工匠,而是思想家.他达到大师级的成就,主要在经济学哲学上的两大突破
第一,价值论的突破。卡尼曼第一次奠定了主观价值论的基础。
卡尼曼所有经济理论,之所以异乎寻常,是因为价值论与近二百年主流不同。技术分析了半天,不抓住这一点,就只学到了雕虫小技了。
他在回到边沁一文中,主张从客观价值(马歇尔),回到主观价值(边沁)。妙的是,卡尼曼不认为主观价值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实际上,所谓客观价值,即效用,是指同质化价值;所谓主观价值,即价值,是指异质性价值。异质性价值本身是客观的。这是卡尼曼真实意思所在。
当异质性价值(即被我们不公正地称为主观价值的东西)一旦进入经济学,意味着个性化、定制、不确定性、风险、情感、娱乐等当代最值钱的现象,一涌而入经济理论视野,而将为大规模批量生产造舆论的效用概念(即同质化价值),一扫而光,为信息经济扬弃工业经济立论。
能突破价值论的,才是百年一遇的天才。马歇尔是第一个,卡尼曼是第二个。
第二,在认识论上,突破了理性选择论,第一次奠定了感性选择的基础。
这是价值论落在人这个认识主体后的推论(特韦尔斯基的《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的原理比较》见本版上传)
版主上传的卡尼曼获奖发言可以看看。不再多述。
感性选择这个口子一开,经济学科又一次大坝溃决。大家仔细想想,今日前沿中制度经济学中的演化理论,博弈论中的学习理论等哪个不是以这一点为前提假设呢。所以感性选择论具有统一理论的潜力。
更出于你们经济学界意外的是:上述两个基本转变,不过是全人类近百年来后现代转向中几千位专家的共识。卡尼曼取得成就的秘密很简单:与地球上经济学之外的人的主流思想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