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各位对我的前一篇杂文《小市民眼中的世界》的关注。打了鸡血的我决定再接再厉,再来一篇。本文将力求精简,直指主题:
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前进过程中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根本问题。
自然界中的群体动物,都是依靠生存竞争中的优势个体,通过繁殖优势将个体的优势特征在群体中扩散,从而带动群体的进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迁;而群体的相对稳定,则是个体存在与进化的基本条件。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外部环境间,无时无刻不是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其它一切物种,走上生物链的最顶层,成为这颗星球的主宰。根本原因则在于其他一切物种一般只具备对客观世界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能力,其脑功能的进化程度不足以进行完整复杂的逻辑思维,从而表现出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各物种的被动适应能力始终是以与外部环境形成动态平衡为目的的。唯独人类通过其发达大脑所进行的思维活动,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主观能动能力。人类通过观察思考逐步掌握了客观世界的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按照主观意志通过人类行为活动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影响,并使得外界环境打破平衡按照人类主观意愿的方向发展转变。人类的主观意志对客观环境的影响能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人类最终超越所有物种。
而且人类作为唯一一种通过大脑后天思维活动获得极大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个体思维活动除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个体生存活动以外,还生成了最为关键的精神产物——知识。
人类个体大脑的进化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群体生活方式是知识积累的充要条件。没有进化到极为发达的个体大脑神经系统,采取群居模式的其他物种就无法形成如此高的主观能动性。如蜂群、马群,已经在自然界存在亿万年,但却始终只能按照自然法则被动地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缓慢进化。没有群居模式,知识就无法实现快速积累传播并产生规模效应。群体与个体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人类依靠知识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快。
clm0600 发表于 2017-3-31 16:12
太可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违背天道运行法则?
人的主观能动性恰恰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哪里能违背规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