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又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继承呢?如果我不快乐,为什么非要把它绑在自己身上呢?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中国当代的“富二代”们来说,迷失是个普遍问题。
“醒二代”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坐在一位富二代的黑色路虎后座上,听他跟我讲故事。
他说,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赛车,除了路虎,还有过一辆更拉风的跑车,可是后来卖掉了。有一天,他崇拜的父亲告诉他:一个男人之所以被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会玩,而是因为他会认真面对自己的事业。
这简直像是来自《麦田守望者》的反讽:“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位小伙子很快过上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所过的那种生活——在父亲的公司就职,住在郊区的集体宿舍里,每天七点起床,开会开会开会,没有周末,除了女工不认识别的女孩儿。有时候他也觉得累,但又觉得挺安心的。
“我这样的孩子,要是没个事业没个追求,可能会去吸毒的。”他说。
后来,他的父亲,一家民营大型重工企业的创始人,在辗转知道了儿子的想法后,说:“怎么想那么多,那么感性。”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JP摩根家族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家族企业能成功传到第二代的,只有三成。能传到第三代的,占12%。能传到第四代的,千分之一。
企业家二代的淘汰率如此之高,压力和紧迫感也就如影随形。在谈论过速度和激情之后,北京伊利诺伊集团董事长史晓燕的儿子叶志文承认:“其实我最大的噩梦,就是因为我自己的愚蠢,或者因为我自己的不负责任,坏了父母这十几年创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