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锂电池行业高速发展,2016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为63.6GWh,相比2011年增长近6倍。锂电池行业高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下游应用市场3C电池、电动交通工具和储能市场的旺盛需求。下游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锂电池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016年3C电子产品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占比由2011年的80%降低到46.8%,展现出明显的下滑势头。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的高速发展,储能和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占比快速上升。锂电池的需求重心正在由3C电池市场转向储能和电动交通工具市场。
图1:我国锂电池产量(GWh)

图2:我国锂电池消费结构

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在电动自行车市场,随着性价比逐步赶超,铅酸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锂电池行业,锂电池已开启了规模化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预计未来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渗透率将会稳步提升。 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电动汽车市场。得益于国家从“十五”以来实施的各项产业发展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根据国家2020年规划200万辆产销目标仍然具有40%左右增速的成长空间,终端需求依旧强劲。
2011年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量仅为1.77GWh,2016年快速增长到30.5GWh,复合增长率达175%,市场份额也从6.6%增长到47.14%,成为锂电池第一大细分市场。
我国3C电子消费品对锂电池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手机与微型计算机。智能手机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增速逐年下滑,目前国内手机产量基本保持10%以上的年平均增速。由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的发展有极大的相关性,微型计算机增速也在2010年爆发后回落,近几年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其次,无人机等新型的3C消费品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等3C消费品的功能日趋繁复,屏幕尺寸日趋增大,对电池容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图3:我国主要3C产品产量及增速

现有的储能系统主要分为五类:机械储能、电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其中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年为110%,是全球的6倍。电化学储能又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储能。中国锂离子电池装机份额最大,为66%。其次是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比例分别为15%和13%。
级联技术使得电池一致性要求降低,可以使得电池模块化,方便后期运维和扩容。SOC 状态排序技术使得电池组利用效率提高,延长电池组寿命,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梯次利政策预期增强,这将大大降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成本,催化电化学储能的发展。随着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在储能方面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攀升,未来将会成为锂电池需求的新增长点。
对未来中国锂电池市场需求进行了测算,预计2017-2020年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71.4、89.7、115.0和142.8GWh,未来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锂电行业整体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