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八月之劫
8月一路狂跌,9月连日向阳。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大起大落的中国股市,正处在反弹的尾声,还是上攻的前夜?
资金撩拨着股市的神经,私募在3000点附近集体出逃,公募基金则握着满手股票成为“危险的站岗人”。
上涨了16点!
9月第一个交易日,下午三点,守候在电脑屏幕前的基金经理郑潜看到沪指探底翻红,以2683点收盘,略微松了口气。
他刚刚度过一生中最漫长、最惊恐的30日:整个8月,A股从头跌到尾,跌幅超过20%,而他手下今年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这一轮也跌破了1元面值。
中国股市素以大涨大跌闻名,但8月的跌法却并不多见,21个交易日中13天下跌,从3412.06点杀至2667.75点,下跌近800点,这意味着,近5万亿的虚拟财富化为灰烬,如果将此损失平摊至7000万A股投资者头上,每个人要亏损4.2万。
即便到了9月8日,大盘经历了六连阳后,对于之前的暴跌,大多数的投资者依然惊魂未定,左边是恐惧,右边是贪婪,每个人心中都存疑问,这是市场将继续大幅上攻的前夜,还是市场反弹已接近尾声?
很快,郑潜收到了同行转发来的“终于收红了,轻松一下”的邮件,是则笑话:
A:沪市,沪市,我是深市,我方损失惨重,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
B:深市,深市,我是沪市,我方已全部阵亡,这是自动留言,无需回答……
C:沪市沪市,深市深市,我是菜市我是菜市,我们这里涨个不停……
D:菜市,菜市,我是楼市,你那点鸡毛蒜皮的也算是涨啊……
E:楼市,楼市,我是人事,今年工资再降,工资再降……
F:人事,人事,我是董事,工资不能降,要涨起来,把人留住,但不要给他们发工资……
出逃者与“站岗人”
8月之跌中,身段灵活的私募基金成为第一批出逃者。他们最先从民间利率的变化中,嗅到了A股流动性转向的气味。
事实上,近期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环比不断抬升,上海、温州、深圳民间地下拆借利率出现了环比上升趋势,最高月息可达10%。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对温州400家商户的观测统计显示,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月利率为10.73%,同比下降了1.49个千分点,持续了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不过,继4月的天量信贷投放造成该利率10.34%的低位之后,6月份又开始回升至11.05%。“这一波的行情,公募基金大多没踩上,主要由私募基金推动,”一位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公募基金慢了半拍,一些股票以飞快的速度涨了上去,公募基金想追高买也买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强劲的后浪推前浪的“主题投资”行情呢?据记者了解,机构中的认识一直存有分歧,年初,在企业盈利不明朗,基本面很差的情况下,很多使用基本面分析判断公司价值的基金经理认为上涨没有支撑,不能参与。
而到8月份,他们的观点也是经济在继续向好,企业盈利在明显转折,3000点的动态估值不到20倍,而且整个全球股市都在创出新高,这一背景下他们又认为卖出股票大规模做空同样没有道理。
巧合的是,记者采访的几位阳光私募基金操盘手均表示,其大幅减仓的位置都是在3000点左右。
“我们做私募需要考虑的是绝对收益,所以趋势不对的时候,绝不留恋。”一位私募基金操盘手表示。
从3500点到2800点,公募基金减仓的不多,而到了2800点,不少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则选择了加仓,他们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摊薄成本。
“市场急跌到2790点的时候,我们开了一次长会讨论,当时的判断是市场底部至少在2400点,而基本面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加仓显然风险小很多,因此我们反而选择了加仓。”某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8月24日,根据渤海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模型,纳入统计范围的27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有44家加仓,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3.51%,比前周82.58%上升0.93%。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08%,比前周上升0.63%;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80%,比前周上升1.32%。
基金由此而被私募机构们戏称为市场最后的“站岗人”。对市场来说,如此高的仓位也使得他们正在变得危险起来。
迫于赎回压力,一些基金开始选择减仓。
被资金撩拨的神经
“最近接电话接到半边脑袋都痛。”周二晚八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交易主管嘶哑着嗓子向记者抱怨。
连续上涨5天后,周二早盘的大幅振荡令市场的紧张进一步升温。“不过下午大盘再度放量,拉高走势,A股算是终于稳住了。”上述交易主管对记者说。“政策面的唯稳,证监会放宽了QFII额度,连续新批基金发行。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利好因素。”
在这位主管看来,虽然A股充斥着令人迷惑的各类警报,但短期内,最能撩拨A股神经的始终是资金面松紧的变化。
从8月份的暴跌到9月初的回暖,流动性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数次逆转。
民间利率的上升和7月信贷超预期的下跌成为笼罩在股市上空的两片最大乌云,暴风雨虽未来临,但正在积攒力量。“从7月下旬开始,很多私募基金的人讨论民间利率的上升,这是资金面趋紧的一个明显信号。”这位交易人员说。
而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3559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比6月份的1.53万亿元新增贷款下降了77%,远低于市场此前新增贷款约5000亿-6000亿元的最坏预期。
尽管众部委官员纷纷出来表态,要维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却表示:“不能相信任何口头的承诺,银根收紧在下半年是必然的。”
8月3日,银监会又发布《关于对实施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征求意见》公告,公告中附列了8个意见征求稿。这给市场又注入了一丝不安信号,市场将此视为监管层关紧资金水龙头的又一次体现。
在流动性一再“微调”的大环境中,新股发行加速和巨量再融资终于使得资金面的供需关系短期发生了逆转。
8月以来,A股的巨额再融资不断涌现,首先是浦发银行150亿元再融资计划获批,然后是万科A公开增发,融资不超过112亿元。
IPO开闸以来,沪深两市IPO21家,募集资金约729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沪深两市IPO募资总额的七成。近期万科A、浦发银行等也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再融资计划,对于毫不顾忌市场的扩容行为可拿那句“扩容猛于虎”来形容。这也让大家联想到去年和前年中国平安巨额融资给大盘带来的大跌,更让市场担心的是新股的高价发行抽走了大量资金,令市场再度失血。
3300点?
尽管如此,9月8日,在经历了6连阳之后,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都向记者表示,看好3300点。
直接的刺激还是来自资金层面,如近期史无前例的大批指数型基金批准发行有望为市场带来500亿资金;近期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表态将努力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后银监会也宣布暂缓执行银行次级债扣减资本的规定以一定程度上减缓银行股集中融资压力,同时外管局也意外宣布上调单家QFII额度至10亿美元。
而从宏观面上,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中国外需明显好转迹象越来越明显。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7日表示,我国出口前景整体有所改善,预计8月出口环比增长,同比降幅较7月收窄,而未来几个月,我国出口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经济正在持续复苏。除了消费依然在逐渐增长,投资方面也利好不断,8月份,中央政府发放了800亿的投资项目,而房地产市场销量虽小幅下滑,但开发商拿地热情不改,8日又公告了万科等四家上市公司斥巨资拿地的消息,预计近几个月房地产新开工以及投资增速还会明显回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可能得到大幅回升。
但私募基金的看法还是趋于谨慎。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信贷投放的趋势令人担忧,利率现在看来也没有普遍降低,11月内的行情很难高于前期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