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xiang 发表于 2017-4-30 19:47 
什么是买卖差?
这是经济学上未曾提到的概念。买卖差指货架上的售卖值与购买力存在差额。这个差额是由“币利”与“币存”之和引起。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概念而不用“利润”和“储蓄”?因为利润、储蓄不能准确表达真实情况。
“币利”就是货币的增加值,它是企业支出货币e后,希望获得的货币净增值。这里用的是“支出”而不是“投资”,支出包含了纳税+投资+捐赠+……,就是企业账本上的货币支出值,由于不能亏损,所以必须有这个净增值。而这个货币净增值不是针对投资的,所以称为“币利”而不是“利润”。设“币利率”为R,则支出e后,产出y=e(1+R)。
当企业支出的货币e后,e并不能全部用于购买,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会被储蓄,或是购买债券等,这一笔没有用于购买的货币就称为“币存”。最后剩下的购买力是b,设币存率为r,则b=e(1- r)。
因而在一个轮次中,企业支出的e会产生y商品放上货架,y>e。但是e只能从货架上拿下小于e的商品。很明显,企业支出e的结果会使货架上货物净增加。增加的值y-b 就是“币利”与“币存”之和。y-b=e(R+ r)。
每个企业都如此。于是,将所有企业合并,最后∑b就是用来购买∑y的。
以上的概念并未见于经典,说出来无人相信。所以请大家用实验来检验。实验的结果说明经济学一直建立在买卖差无法纠正的基础上。而现实社会之所以能向上,其实是用“无理债务”来弥补买卖差的。
对应买卖差的债务就是无理债务。它是不可消除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发现。它的累积最后就是债务危机。而经济学之所以对债务问题无可奈何,是因为不知道纠正买卖差的方法。
我写出来这些,由于与经典理论大相径庭,以至于无人能理解。迫不得已,请大家自行检验。
谢谢您的提问,让我再次明确表达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