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等于需求吗?-----用实验来检验萨伊定律
供给与需求是否相等,经济学界争论不已。
萨伊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萨伊认为:“在以产品换货币,货币换产品的过程中,货币只是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结束时,我们将会发觉交易的实质总是在于以一种产品来换取另一种产品。除非ZF横加干涉,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大量过剩的现象,决不会长期存在。”这说明萨伊认为:供给就是卖,需求就是买,货币是媒介。供给总是等于需求。
凯恩斯的观点:正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这些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一般总会有“非自愿失业”存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萨伊的这个思想,说它是极端错误的,因为无论如何,供给并不能创造出完全消化供给的需求。马克思的批判显然也不错。为什么呢?为什么供给并不能创造出完全消化供给的需求?那是因为具有需求能力的人将自己手中的购买力贮藏起来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钱存起来”了。
(引自: hhj的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40862-1-1.html)
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分别给出自己或引用别人的理由支持或否定萨伊定律。在凯恩斯主义遇到滞涨的时候,西方开始抛弃凯恩斯而注重供给派,拉弗就十分注重萨伊定律,所以才有以减税为核心的促进生产的策略。不过,对萨伊定律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歇。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愿意做简单试验来验证萨伊定律。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间里只有1家公司,有雇员。公司生产产品y要获得利润,雇员有工资会储蓄一些钱,储蓄后剩下购买力是b。那么,不出这个房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能不能被该公司雇员买完。若能,则说明供给=需求。
这就不用进行了……
任何人一眼就看穿,不可能!买与卖会出现利润+储蓄的差额,也就是供给肯定大于需求。
不过,现实社会n不可能是1,若是大于1呢?
n大于1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n=1时,b肯定小于y。若是多个公司,则买与卖逻辑上无非是∑b去购买∑y(至多买与卖的规模有改变,而逻辑不变)。任凭交易如何复杂,总购买肯定比总供给小。
这种供给大于需求是在经济上升阶段。若到了经济衰退时,由于商品降价甚至销毁,这时,供给可能会小于需求。这里用的是“可能”,因为卖家始终希望减少损失,因此哪怕是最低的购买力,产品售价也会向最高价成交的理想靠拢。但毕竟,社会还是出现了很多的亏损,这个亏损与经济上升期追求获利相对冲,所以说这时,供给有向需求趋近的可能。
总之,供给是不可能等于需求的,无论是“有效供给”或其他任何别种名义的供给。只要生产是为了追求利润,且社会存在储蓄等减少购买力的行为,供给都将大于需求。
以上对萨伊定律的否定是否是作者对萨伊定律理解错了?如果读者是一位经济学老师,请用实验方法给出正确结论。
如果读者是一位学生且对萨伊定律模棱两可,请拿着实验结果请教您的老师,让他“解惑”。
如果读者是ZF工作人员,请用实验结果请问领导: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策略?
如果读者是研究生,不妨用实验的方法审视经济,给出自己的思考结论。
以上结论说明拉弗的减税是站不住脚的。作者将在下一篇文章里予以解析。
请您回复“支持”或“反对”的意见好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