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590 132
2012-08-04

说到“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必定会使人想到让·萨伊那经济学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论断,这个在萨伊看来也相当离奇的思想,一直对他身后的经济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说:“我们得到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1]


他还说:“直得注意的是,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2]他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卓越的,因为他看到,生产活动每产出一个产品,就已经带动起其身前的一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3]比如生产出一辆汽车,已经带动起钢铁业、煤矿业、运输业、电力业、人力资源等等的生产,这些行业的生产与成功销售,反过来又对汽车产生需求。所以他所说的“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是相当有道理的,无论过去还是现代的人类经济,也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其它别的经济方式,经济活动中由供给所带动起来的一环紧扣一环的供求关系,都是如此进行。


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萨伊的这个思想,说它是极端错误的,因为无论如何,供给并不能创造出完全消化供给的需求。马克思的批判显然也不错。为什么呢?为什么供给并不能创造出完全消化供给的需求?那是因为具有需求能力的人将自己手中的购买力贮藏起来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钱存起来”了。[4]


如果没有这种购买力贮藏,那么萨伊的这个思想仍可得到完全实现,供给是可以为自己创造出完全的需求的。当然这个思想的意义并不一定在于“供给完全创造自己的需求”,如果不完全创造相应需求,只是部分地创造自己的需求,那这个思想也很有意义。实际上马克思自己“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包含类似的思想,至少包含着“需求是由生产供给创造的”,而不是需求自己创造的;因为所谓“有支付能力”无非就是指:通过供给而获得的“支付能力”[5]


因此从更深的经济学思想上看,马克思与让·萨伊并无太大矛盾。当然也许会有人说:人的欲望无穷,什么东西都想要,特别是贫穷的人,他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但这是没有经济意义的需求,有经济意义的需求始终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前美国人一直认为中国人缺乏购买力,因此他们自己的商品来到中国,销量与价格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这能说明中国人对美国货没有需求欲吗?不是,而是中国人还没有相应程度的购买力与支付能力。


因此在这里应该除去这种空洞的“需求”不谈。其实,在创造者们还没有研造创制出某种新的物品时,在广大消费者还没有实际领教过这种新物品的用处时,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得出对它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百年前,人们对今天普遍存在的电视机并未显出丝毫的实际需求,因为这些物品还没有被供给出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有当某物品真正供给到市场上,人们见到它的功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后,才会形成对它的现实需求。所以,无论从物品价格上还是从物品功用上,都是供给在创造着实际需求;研制出一种新的物品,也就等于开创出一个新的市场,在这新的市场里供给创造着自己的需求。


由于“供给不能完全创造自己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将其修正为“有效供给完全创造自己的需求”。因为有效供给强调供给的有效性,强调要向市场供给适合人们购买力水平与愿望的产品。所谓“有效供给”有两方面意义:一个是产品的价格要比较低,另一个是产品的品质与品种要尽可能理想;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平常所说的“价廉物美”,或者“性能价格比高”。因此说有效供给,就要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消耗,同时尽可能开发新品种,并提高产品品质。这一点在前面“价值本质规律”里已经强调了。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10月,第142页。


[2]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144页。


[3]凯因斯的需求“乘数”理论也表明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一定的投资生产活动会产生一种机制非常复杂的乘数扩张的需求效应。但是实际上,凯因斯的需求乘数理论并不能单方面起作用,还需要另一种乘数即“供给乘数”与之配合。因为,投资也要讲求效益,而不能作无效投资。


[4]购买力贮藏,是银行体系建立起来的基础,也是规模庞大“产值”很高的现代“虚拟经济”得以建立与运行的基础。


[5]任何人的任何购买力,即所谓“支付能力”,无不来自于生产供给活动,如果你的支付能力是白来的,是无偿得到,那你的这笔支付能力(这笔钱)也不过是剥削、剥夺某些生产劳动者的供给劳动的成果而已,它最终来自于生产劳动者们的供给劳动。


[6]“供给学派经济学的第一个主题是强调激励所起的关键作用,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和企业家才能给予足够的报酬。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强调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所创造出的奇迹,并力求避免由于高税率而产生的负面激励”。(萨缪尔森:《经济学》,第514页)


[7]如果存在着垄断,那么ZF减税的好处就会被这种垄断集团独占,因为他不必通过降低价格才能销售其产品。


[8]凯因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4月,第23页。


[9]凯因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4页。


[10]凯因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7--38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4 08:18:48
有效供给完全创造自己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4 11:50:38
因此说有效供给,就要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消耗,同时尽可能开发新品种,并提高产品品质。
===============
楼主在替古人担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4 14:05:16
不懂  需要算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4 18:46:31
这个hhj很无知,萨伊怎么时候玩过”有效需求创造供给“了。萨伊是"需求创造供给",当然会遭到马克思的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5 07:22:44
黑色清道夫 发表于 2012-8-4 18:46
这个hhj很无知,萨伊怎么时候玩过”有效需求创造供给“了。萨伊是"需求创造供给",当然会遭到马克思的批判。 ...
你很……,我什么时候讲过“有效需求创造供给”了?萨伊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你所说的“萨伊是"需求创造供给"”,你的眼是不是长在背后了?
你就不懂得发展这个思想吗?为什么我要说“精髓”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