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164 6
2005-04-15

弱版本的萨伊定律认为每种产出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个应该是自明的,其直观的基础是否就是商品需求与供给通过市场调节到平衡?一本教材上不明确说明,写的含糊,这里请教一下大家。

强版本萨伊定律认为总产出会自动创造需求到充分就业水平上,这里我觉得不应该作为直观表述,需要论证,我的理解对否?但是我认为,要论证的话岂不重复了古典经济学模型?这和萨伊定律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论据岂不反复论证?

一般教科书都不讲这些,没人可交流,烦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16 02:34:00

提供你几点建议,以供叁考;

首先,若所谓 "Say's Law",即萨伊定律是个结果,而且是个价格机能在充分运作的假设而得之结果,你能否接受呢?!

其次,既是结果,必然有其成因;经济学是门社会科学,即便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人类社会;那麽任何经济理论,如这边的泛古典学派、泛凯因斯学派等,必然不是所谓的不证自明、抑或空洞乃至天马行空的"乱谈",故此,所谓 "Say's Law",必然是在某种前提或假设或环境下推论而得。这些所谓的假设,即形成古典学派理论以及其中最重要的结果,Say's Law,就是这些立论的依据。

这些立论的依据为何?! 不难从原始文献看出,几个重要的关键,如:

第一、商品市场的均衡调整依据、第二、货币扮演的角色、第三、物价的预期等;

而有所谓的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货币中立性(money neutrality)等。

当然,若再搭配上,J.M. Keynes所谓的古典不一致 (classical inconsistent)

与其所强调的有效需求 (effective demand),则更可体会出萨伊定律的来龙去脉与其代表精神。

最後,纯属己见,你那几本乱抄一气、胡言乱语的教科书,或许都该扬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7 13:19:00

弱版本的萨伊定律意味着,总体而言,每种产出和供给行为必然会创造对产出的等量需求。不过它只表明,无论有什么水平的总产出,都总能找到市场,而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出总能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一致。

强版本认为,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会有一种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不会因为总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要论证强版本,古典的利息决定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古典模型中,储蓄是利率的函数,所以消费也是利率的函数,Y-C(r)=S(r) 又由于E=C(r)+I(r)=Y 所以S(r)=I(r),由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斜率是互补的,因此,消费支出的减少总是恰好等于投资支出,可贷资金的供求总是平衡的。再加上弹性工资和价格,就能证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8 01:18:00
以下是引用zhangyaocn在2005-4-17 13:19:54的发言:

弱版本的萨伊定律意味着,总体而言,每种产出和供给行为必然会创造对产出的等量需求。不过它只表明,无论有什么水平的总产出,都总能找到市场,而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出总能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一致。

强版本认为,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会有一种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不会因为总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要论证强版本,古典的利息决定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古典模型中,储蓄是利率的函数,所以消费也是利率的函数,Y-C(r)=S(r) 又由于E=C(r)+I(r)=Y 所以S(r)=I(r),由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斜率是互补的,因此,消费支出的减少总是恰好等于投资支出,可贷资金的供求总是平衡的。再加上弹性工资和价格,就能证明了。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首先,"而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出总能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一致" ,这是什麽意思呢?!

既然产出不一定会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一致,那干嘛多此一举,提出所谓充分就业的观念?!

而进一步,还会有所谓的 "供给自创需求" ?!

其次,"会有一种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不会因为总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是什麽意思呢?!这边的"总需求不足",指的又是什麽?! 既然在古典里面会有总需求不足的情形发生,那不是可以完美诠释当时所发生的窘境了吗? 那KEYNES为何又会有不同的看法提出呢?! 特别是 有效需求的观念呢?!

第三,"古典模型中,储蓄是利率的函数,所以消费也是利率的函数",这又是什麽意思呢?!

先消费还是先储蓄?! 消费是当期还是跨期的选择?!

最後,所谓强弱版本的 Say's Law,这个强弱版本是谁区别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8 1:21: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8 19:41:00

谢谢楼上的质疑

首先,以上强弱版本的区别,是特里维西克解释的。

萨伊定律只是强调等量供给创造等量需求,而为说明此供给一定是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供给,若以横轴表示总支出E=C+I(即总需求),以纵轴表示总产出Y作图,则过原点的45度线上对应于充分就业产出Y*的点即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而出去这一点的这条45度线上所有的点都代表弱版本的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是说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和购买能力,和充分就业没有因果关系。

我这儿说的总需求不足就是凯恩斯的观点,古典学派是从不承认需求不足的

对于第三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由等式收入Y=C+S出发,古典模型先确定储蓄是利率的函数S(r),由此得出消费C(r)=Y-S(r)也是利率的函数,消费函数是由储蓄函数推导出来的,此时均衡条件S(r)=I(r);而在凯恩斯模型中,凯恩斯先给出了消费函数C(y)=A+cy,由此S(y)=Y-C(y),而均衡条件则是S(y)=I(r),因此才产生了需求不足,这是消费乘数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9 01:37:00
以下是引用zhangyaocn在2005-4-18 19:41:04的发言:

谢谢楼上的质疑

首先,以上强弱版本的区别,是特里维西克解释的。

萨伊定律只是强调等量供给创造等量需求,而为说明此供给一定是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供给,若以横轴表示总支出E=C+I(即总需求),以纵轴表示总产出Y作图,则过原点的45度线上对应于充分就业产出Y*的点即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而出去这一点的这条45度线上所有的点都代表弱版本的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是说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和购买能力,和充分就业没有因果关系。

我这儿说的总需求不足就是凯恩斯的观点,古典学派是从不承认需求不足的

对于第三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由等式收入Y=C+S出发,古典模型先确定储蓄是利率的函数S(r),由此得出消费C(r)=Y-S(r)也是利率的函数,消费函数是由储蓄函数推导出来的,此时均衡条件S(r)=I(r);而在凯恩斯模型中,凯恩斯先给出了消费函数C(y)=A+cy,由此S(y)=Y-C(y),而均衡条件则是S(y)=I(r),因此才产生了需求不足,这是消费乘数的作用。

首先、就 Say's Law,我摘录几段 J.B.Say於 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 or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wealth,1803书中的原句:

"It is worth while to remark, that a product is no sooner created, than it, from that instant, affords a market for other products to the full extent of its own value. When the producer has put the finishing hand to his product, he is most anxious to sell it immediately, lest its value should diminish in his hands. Nor is he less anxious to dispose of the money he may get for it; for the value of money is also perishable. But the only way of getting rid of money is in the purchase of some product or other. Thus the mere circumstance of creation of one product immediately opens a vent for other products. (p.138-9)"

J.B.Say 自己再简短地表述: "Products are paid for with products" ,

而由J.Mill 於 Commerce Defended (1808) 中再度诠释或表述"J.Mill版本"的Say's Law,

"Say's Law claims that total demand in an economy cannot exceed or fall below total supply in that economy" 且精简地注脚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我们可以看到J.Mill提到 "总需求不能超过或低於该经济体系当中的总供给",

再加上 Classical 的 市场结清观念 "market clearing",当其他状况不变,劳力市场结清,

此时的总供给,自然为所谓的充分就业下的产出;

因此不知道,网友 zhangyaocn 所谓的"“供给创造需求”是说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和购买能力,和充分就业没有因果关系。", 这段的推论由何而来,所据为何?!

其次、消费支出与所得的关系,为Keynes於 1936年始作观念上的突破,此为当期消费观念;

而或可回溯至 I.Fisher,消费支出是以跨期消费为推论依据,准此,则可知储蓄应由此开展;

故网友 zhangyaocn 所谓的 "古典模型先确定储蓄是利率的函数S(r),由此得出消费C(r)=Y-S(r)也是利率的函数,消费函数是由储蓄函数推导出来的",这个根据为何呢?!

第三、Keynes的"需求不足" 或是 "有效需求", 该是由货币功能着手,

除交易外,而存在 "持有" (holding) 或 "窖藏" (hoarding)等而由此展开;

故网友 zhangyaocn 所谓的 "均衡条件则是S(y)=I(r),因此才产生了需求不足",

这个需求不足的前因後果,似乎交代不清。

最後,我非专研经济史,也许中间有些记忆上认知的错误,欢迎讨论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