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这和大家一起交流,觉得这是个好地方!
我对萨伊定律的理解很模糊,我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又很多人都反对他.我认为供给有时能自行创造需求,比如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能吃饱就行了,但现在,比如生产出了巧克力,也许你并不需要他,但是社会上有这个产品(供给),导致一部分人对它的购买,这不就是供给创造的需求吗?其实还有好多例子符合这个定律!这里的各位高手能发表你们的意见吗?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好象不是这样的,既然成了定律,就有一个至少看起来完美的解释
我的理解是这样,由于供给,创造出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这样循环下去
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是部分人的需求引起了供给的出现;二是这部分人的需求得到供给的满足;三是另外的人的得到供给的满足。其实你说的应该是第三种情况,即,原先没有需求的消费者受到供给的影响,到最后变得有了需求。但是,我们从源头上来看,其实这三个过程中间存在的一个时间先后问题,所以说,萨伊定律还是正确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呵呵。
我认为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我们可以用市场营销的知识来理解这个问题.做营销过程中,目的就是要使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
这好像还是通过改变有效需求的途径来实现供给量增加。
这跟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很有些微妙相似。供给和需求通过市场作用,存在一种波动的平衡。凯恩思和萨伊的学说不同只在于侧重点,即提取某一种要素作为另一种要素的函数。除非能够提出一种有效的反馈模型,否则这两种理论都不可能达到全面。
要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生产过剩的危险了.
看了大家说的,似乎认为萨伊定律只适合于某些情况,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缺陷,同时对这个理论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十站在这个时代来看,那么我想问问,在萨伊的时代,萨伊本人是如何支撑他的理论的?
就好比我们有时侯看到某部电视剧,会觉得哪个生活模式不错,也与我们的日常有几分相似,就认为我们自己也是差不多的。在萨伊的那个年代,更多的是供给创造需求吧!而他自己也是关注到了这些。经济学本来就不是严谨的科学,不要在此纠缠了。知道这个定律有其运用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可以了。
其实经济理论一旦成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背后几乎都有一定的事实支撑
所以,对于我们后来的理解来说,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各自可能描述的条件和适用的情况:
比如就说,供给,需求谁创造的问题?
如果在新产品领域,则可以说是供给创造需求;在金融产品领域,则是需求创造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