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创造需求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它指出,不存在需求不足,经济问题只是因为交换双方的比例失衡,解决办法就是削长补短,增加稀缺一方,过剩自然消除。
但这是有条件的:
其一,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二为一,货币为内生货币,没有还本付息的债务压力,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甚至可有可无,库存就是财富,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样,都是最终需求。生产的主要问题就是交换比例协调,过剩的品种必然价格下跌,短缺的则上涨,市场能够自动调节。
其二,在商品经济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开,货币为外生货币,经济系统负有还本付息的约束,生产的目的不再停留在实物利润,而转变为货币利润,投资需求不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经济系统的矛盾转变为两大矛盾: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后者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也就是市场有充分的消费需求,但前者无法调节,然而,前者却是主要矛盾。
那么为什么市场无法解决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
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中,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变,后者贯穿了生产、分配、销售、再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马克思讲的资本循环,但是,资本增值的原因却不是在生产环节,而流通环节也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外部的货币增量。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内,从货币循环的角度看,初始投资需求产生消费需求和派生的投资需求,因此,消费需求必然小于初始投资需求;但是,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故消费需求不可能给初始投资带来货币利润,这就是市场经济消费不足的根源。
由上导出,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它需要的不是停止投资,因为那样就不会有消费需求;
它需要的也不是扩大投资,因为那样只能使消费不足更严重,或者说产能过剩;
它更不能依赖借贷,因为那样只能使企业债、消费债累积,直至不堪重负,无法支付利息,倒逼去杠杆,形成衰退;
它需要的不是赤字补偿,因为ZF扩大开支将导致ZF机构膨胀,透支与赖账则丧失国家信用;
它真正需要的是价值补偿。
即吴敬琏反对扩大投资是对错个半,对在顺应了宏观投资必然亏损,不可持续;错在拒绝投资将失去消费需求。
林毅夫支持扩大投资同样是对错各半,对在理解没有投资需求就没有消费需求;错在不了解有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还是不足。
补偿方式就是变革货币发行方式和发行数量,实施新宏观主义的央行购买准公共品,社会免费使用,发展公益经济,它是对顺差拉动外汇占款的优化升级,摆脱了货币对生产力的约束,消除债务危机与滞胀,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增进,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