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903 22
2005-11-11

我觉得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即市场经济是它的根源,经济危机是市场失灵的极端表现,现代政府职能确立后,很少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了。

这个问题学术界很有争议,为什么我们初中的政治课要有确定的结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2 11:23:00

政治课本是不考虑什么学术争议的,政治课本编的意图只是为了维护共产主义意识而已。

不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原因也不在于政府职能的确立,而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来对知识的重视,一直注重对科技进步方面的投资,所以从长期而言,就推翻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收益递减的假设,基本上最起码可以保证资本收益保持不变。马克思也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会崩溃,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已经被耗尽。但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达到了持续发展的目的,尽管可能有时会遭受一些幅度比较小的经济衰退,但是影响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持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12:47:00
经济危机常见的有两种解释:一是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另一是凯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论。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一个是生产相对过剩,一个是需求相对不足,只是说的重点不一样。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科技创新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生产相对过剩或需求相对不足,因此目前表现出来的是滞胀而不是大萧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13:55:00

我觉得经济危机是经济本身的一种调整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和凯恩斯的需求不足,都是由于产业结构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

30年代大萧条,我觉得主要就是一战结束后,从战时军工经济向正常经济的一种调整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20:53:00

市场范围的扩大,必然要导致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无法相适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发生危机,同时把一大批生产水平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淘汰出局,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

因此,不要无限扩大经济危机的坏处,而是要在适应和调整中才能得到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20:59:00
以下是引用ren在2005-11-12 20:53:08的发言:

市场范围的扩大,必然要导致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无法相适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发生危机,同时把一大批生产水平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淘汰出局,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

因此,不要无限扩大经济危机的坏处,而是要在适应和调整中才能得到发展。

但理论上,我觉得经济危机不是必然的

可能在,操作上要完全避免有一定难度,不过自从30年代大萧条之后,确实没再出现大的经济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