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17240 19
2017-04-10
请问Treatment effect model 和 Heckman 2SLS有什么区别呢?感觉模型形式和结果都很相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4-10 22:22:17
处理效应模型和赫克曼两步法  在实现上引入一个逆米尔斯比率,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是有区别的;处理效应模型侧重解决内生虚拟变量,选择性偏误问题;赫克曼两步法侧重于解决样本选择偏误,两者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是我以前做论文时候通过读资料得到的一些理解,现在记得可能不太清楚了,有些地方可能会说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2 16:44:46
zq7521714 发表于 2017-4-10 22:22
处理效应模型和赫克曼两步法  在实现上引入一个逆米尔斯比率,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是有区别的;处理效应模型 ...
非常感谢您!我个人感觉“解决内生虚拟变量,选择性偏误问题”和“解决样本选择偏误”还是难以区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2 19:34:01
lizhewenbei 发表于 2017-4-22 16:44
非常感谢您!我个人感觉“解决内生虚拟变量,选择性偏误问题”和“解决样本选择偏误”还是难以区分啊
样本选择偏误中,虽然第一阶段也是用Probit模型回归,但是因变量二值变量中为0的那些观测,我们看不到它们第二阶段因变量的值,就像研究女性学历对工资的影响,我们所获得的观测都是那些去工作的女性的资料,而家庭主妇的工资是没有的,那么是不是女性是否去工作不是一个随机事件呢?
自选择偏误中,解决内生虚拟变量的问题,则是相反,无论0还是1的观测,我们总是能观察到想要研究的因变量。自选择偏误的例子,在劳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涉及,虽然不是用处理效应模型,但是所用的转换回归模型都是处理这个自选择偏误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2 19:42:38
有空可以看看
Maddala的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imited 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Maddala, 1983)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1852-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2 21:51:08
zq7521714 发表于 2017-4-22 19:34
样本选择偏误中,虽然第一阶段也是用Probit模型回归,但是因变量二值变量中为0的那些观测,我们看不到它们 ...
感谢您的耐心回答!我能否这么理解?如果第二阶段用了全样本(和第一阶段样本量一样),那么就选择Treatment effect model, 如果第二阶段用了部分样本(第一阶段中取值为1的样本),则选用Heckman 2SLS模型。您看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