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887 7
2009-09-13
经常关注郎教授,今天用“小人之心”来度郎教授的君子之腹。
对于郎咸平的成就我无须赘述,从炮轰德隆系到郎顾之争,从孤胆舌战世界十大投行到勇斗中国大陆主流经济学家...他为中小股民的利益奔走呼号,他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他智趣幽默风格鲜明。我钦佩郎咸平的才学、勇气和幽默,中国没有经济学家能把影响力投放的那么深那么广,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能给逐渐成熟的社会大众带来如此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给服务于“权贵共产主义阶层”的经济学家当头棒喝。在掀起一场场讨论浪潮背后,郎咸平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推断是郎咸平就是意图以制造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凭借出众的才华和勇气彰显实力和意志,在取得社会支持和吸引政府注意的条件下步入政坛参与国事,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实现其经邦济世之宏愿。原因:
第一,效用最大化。郎咸平在美国已经是教授级人物,鉴于其日渐上升的名望和实力,他绝对不会困于生计。但是一流的郎咸平在美国发挥不了一流的作用,他没有走向政坛的实力,更不具备影响国家决策的可能。但是在中国不一样,中国需要一个可以引领航向的强势经济学家,这是转型中的中国的硬性需求,他在美国的一流水平放到中国可以算是超级水平,这为他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可能,这种最大化效应应该会影响郎咸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势头强劲,举世瞩目,郎咸平不会看不到,处于转轨中的、发展中的中国也为他提供更多机会。
第二,我揣测郎还是怀有中国情节的,因为他没有取得美国国籍。凭借其个人实力和影响想取得美国国籍不会有困难,但是他一直保留了台湾籍贯,不排除这或许是他给自己留的退路的可能性!不错,林毅夫,我们想到了林毅夫!中共惯用伎俩——抓典型——在林身上演义地淋漓尽致:对其予以礼遇,把他培养成北京大学的高材研究生,其后留学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读博,耶鲁大学的博士后,学成归国后受到重用,成为中国经济智库中的重要一员,很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共把林毅夫捧到天上,给予数不清的称号和名誉,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职位更让林毅夫名扬世界,中共通过林毅夫让台湾人看到大陆是有实力的,这个后盾是坚强的,是可以依靠的,而林毅夫也不忘党的“栽培”,先后多次向岛内喊话,完全为中共代言,成了不折不扣的御用学者(绝不否认其成就和贡献)。我不否认郎咸平也有这一心态,这个世界级的台湾籍贯学者要是为中国政府所接纳和任用,其对台湾功效肯定非同一般因为人心的变化总是很微妙。或许郎咸平也把这种现实作为一种筹码。
第三,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渴望。在美国名人多,车多、房多、钱多,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多,教授自然也多,郎咸平作为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教授,其社会地位应该在中等偏上,但是爬上金字塔上部应该困难重重;而且在美国大学教授的工资不是多高,学校对教授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教书和赚钱比中国分明许多;而且教授要承担不少科研工作,所以美国的教授也不是清闲的。但是中国不一样,可以当教授,可以挂名在政府里充当正规军师,也不耽误到外面的企业干干独立董事什么的,挣钱当然很多,工作不见得累,这就是中国名人的地位,中国的名人绝对不只是一个人名!据资料显示,郎咸平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时,每周去一两天,报酬是月薪7万元,一年下来就是84万RMB,换算成DOLLAR也得10来万,10万DOLLAR是美国相当好的大学里教授的年薪,当顾问自然不是主要工作,那么再加上主要收入呢?况且中国的郎咸平肯定比美国的郎咸平更加有名气、有地位,过去多年郎的表现就是证明,这符合人心理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赢得尊重的需要。
那么郎咸平为什么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呼喊着而始终进入不了中国政府的内层呢?我们不妨揣测一二。
第一,郎咸平是吃资本主义的奶长大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郎咸平学成于美国,接受的是美国正统的资本主义教育,分析评论问题难免不受固有的资本主义色彩的影响,虽然我们倡导不分色彩的实用主义,但是郎的骨子里都是资本主义的血。由于体制不同,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原来在美国行得通的办法在中国未必奏效。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做人风格上,我认为这是郎不被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能左右中国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家都有本土背景,像吴敬琏、张维迎、钱颖一、林毅夫等等。
第二,对中国国情的陌生。正如以前先辈所云如何如何,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匮乏,可耕种土地面积少,由多民族构成等,郎咸平几乎没经历过中国大陆文化的任何洗礼,对中国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次和温铁军教授谈及农村三农问题时郎咸平显得包裹不住,有想法但多是不切实际的,没有深度,这显然是阻碍他进入政府从而影响决策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人作风。郎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往往一针见血,而且颇有骂遍中国所有官员之气势。这显然是不识时务的举动。这种作风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各种困扰和阻力。比如郎顾之争,对抗本土主流经济学家,把周小川比作狗等等。前期当郎咸平针砭时弊后国家还有一些实际性动作,但是当郎觉得自己慢慢被边缘后行为更加激进,几乎到一处骂一处,这显然不是一个顺从者的姿态。
第四,自身背景简单。在中国这种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的国家,人脉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其威力不必多言。但是郎咸平没有在大陆任职的经历,也没有什么贵人相助,只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多力量大,现在看依然有意义(呵呵,权且当做调侃)。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吧,这不是郎咸平的错,这是制度的悲哀。
或许郎咸平作为一个学者只是为了捍卫知识和良心也未可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3 07:55:27
佩服郎教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08:32:57
我也挺佩服郎教授的,因为他给我带来很多新的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08:4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08:48:58
写的挺好,分析的也有一定道理.或许他只不过是想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已,真的受人误解了呢?动机太复杂了,不象郎的直率性格啊,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14:53:01
你看你的分析,就知道你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