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乳企稳居前列 销售额涨回原位
一年后,人们又开始拿着吸管没有担忧地喝牛奶了。
不管是官方数据,还是上市公司年报或消费者信心调查,都显示经受“三聚氰胺事件”打击后的中国乳业已经基本恢复 “元气”。最让人意外的是,当初危机来临时的四大预言一个都没有兑现,而整个行业的恢复过程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预言一:2009年将是行业洗牌之年
2008年11月,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的两大二线品牌飞鹤、三元先后高调宣布,分别以1.6亿元和1.3亿元的价格竞得央视重点广告段和黄金广告段。央视广告招标会历来被看成中国行业景气的风向标,由此,外界认为: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巨头一统天下的时代可能终结,2009年乃至今后的几年都将是中国乳业的洗牌之年。
尽管2009年还没有完全过去,但传说中的洗牌似乎不会到来了,伊利、蒙牛、光明仍然“霸占”着三巨头的交椅。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整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大面积洗牌的现象,市场格局基本不变,只是在细分市场上结构有稍微的调整。
如奶粉市场中,原本三鹿所占有的18%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瓜分;伊利的奶粉业务发展很快,市场份额由之前的不足10%发展到现在的13%;光明也逐渐把奶粉这块业务当成支柱业务在发展。液态奶老大蒙牛的市场份额稍有下降,但仍然处于第一的位置。同时,三元和飞鹤的发展也很快,但相比第三名光明仍有不小的差距,暂时无法撼动三巨头的地位。
预言二:三巨头未来两年都将亏损
2008年9月22日,“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金公司立即下调了三大乳企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报告称,危机除了重创乳企公司的销售外,还将增加其未来的营运成本,退货、库存滞销将引发大额会计计提;危机公关增加费用开支;乳品需求下降推高营销投入;从紧监管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中金公司预计*ST伊利(600887)、蒙牛乳业(02319HK)、光明乳业(600597)三家上市公司2008年~2010年将连续亏损,从而给予三公司“回避”的评级,并采用2009年1倍的净资产价格作为公司股价的安全底线。
同时,摩根大通也预期,蒙牛乳业的业绩将在未来三年遭遇滑铁卢,2009年和2010年预计净亏损。
2008年,乳企上市公司中,除三元股份(600429)外,其他均为亏损,但今年上半年这一情况就发生了改变。*ST伊利今年上半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蒙牛乳业上半年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3.55%;光明乳业上半年净利润4533.54万元,同比下降67.8%。三大乳企都实现了盈利,销售额恢复的情况整体向好。
事实上,三家公司去年股价大跌时,最低价格也没有跌破每股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