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67 2
2009-09-14
2009年9月,距离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刚好一周年。这一年,我国乳业发生了许多“意外”:行业并没有如之前所想一蹶不振,相反的是,不到一年时间迅速收复失地;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巨头仍然稳坐前三位置,行业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强大的行业规范和政策扶持,令业内感叹我国乳业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原来,过去大多数人对于乳业危机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4 15:32:14
大乳企稳居前列  销售额涨回原位

  一年后,人们又开始拿着吸管没有担忧地喝牛奶了。

  不管是官方数据,还是上市公司年报或消费者信心调查,都显示经受“三聚氰胺事件”打击后的中国乳业已经基本恢复  “元气”。最让人意外的是,当初危机来临时的四大预言一个都没有兑现,而整个行业的恢复过程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预言一:2009年将是行业洗牌之年

  2008年11月,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的两大二线品牌飞鹤、三元先后高调宣布,分别以1.6亿元和1.3亿元的价格竞得央视重点广告段和黄金广告段。央视广告招标会历来被看成中国行业景气的风向标,由此,外界认为: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巨头一统天下的时代可能终结,2009年乃至今后的几年都将是中国乳业的洗牌之年。

  尽管2009年还没有完全过去,但传说中的洗牌似乎不会到来了,伊利、蒙牛、光明仍然“霸占”着三巨头的交椅。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整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大面积洗牌的现象,市场格局基本不变,只是在细分市场上结构有稍微的调整。

  如奶粉市场中,原本三鹿所占有的18%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瓜分;伊利的奶粉业务发展很快,市场份额由之前的不足10%发展到现在的13%;光明也逐渐把奶粉这块业务当成支柱业务在发展。液态奶老大蒙牛的市场份额稍有下降,但仍然处于第一的位置。同时,三元和飞鹤的发展也很快,但相比第三名光明仍有不小的差距,暂时无法撼动三巨头的地位。

  预言二:三巨头未来两年都将亏损

  2008年9月22日,“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金公司立即下调了三大乳企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报告称,危机除了重创乳企公司的销售外,还将增加其未来的营运成本,退货、库存滞销将引发大额会计计提;危机公关增加费用开支;乳品需求下降推高营销投入;从紧监管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中金公司预计*ST伊利(600887)、蒙牛乳业(02319HK)、光明乳业(600597)三家上市公司2008年~2010年将连续亏损,从而给予三公司“回避”的评级,并采用2009年1倍的净资产价格作为公司股价的安全底线。

  同时,摩根大通也预期,蒙牛乳业的业绩将在未来三年遭遇滑铁卢,2009年和2010年预计净亏损。

  2008年,乳企上市公司中,除三元股份(600429)外,其他均为亏损,但今年上半年这一情况就发生了改变。*ST伊利今年上半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蒙牛乳业上半年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3.55%;光明乳业上半年净利润4533.54万元,同比下降67.8%。三大乳企都实现了盈利,销售额恢复的情况整体向好。

  事实上,三家公司去年股价大跌时,最低价格也没有跌破每股净资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4 15:32:49
预言三:三元将领跑中国乳企  进入三强

  去年底,三元股份董事长张福平曾放出豪言——“三元要进入中国乳业的前三名”,2008年业绩披露后,三元股份盈利4000多万元,成为唯一一家盈利的上市乳企,加上二级市场股价的良好表现,由此业内“恍惚”认为三元已经成功实现“上位”,或将领跑中国乳企。特别三元是收购三鹿后,更增加了上述一预期实现的可能性。

  目前,三元还未进入前三强,与“老三”光明乳业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截至今年6月30日,光明乳业总资产42.63亿元,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38.52亿元,而三元股份总资产只有16.66亿元,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1.34亿元。此外,前三强乳企都是全国布局,三元股份的战线也只在北京及周边省份,而奶粉产品在收购三鹿后,今年4月份才正式铺货,还未见成效。

  在上半年的业绩较量中,三元股份不但没有“领跑乳企”,还因为投入三鹿的费用猛增,营业利润基本没有了,3673.43万元的净利润中,有95%来自公司投资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如果单看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还是负数,短期内挤进三强是没希望了。

  预言四:中国乳业将一蹶不振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来势凶猛,当年10月我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由正常情况下的70%、80%骤降至个位数,奶产品滞销迅速蔓延至液态奶,甚至其他奶制品,行业形象几乎毁灭,相关部门还撤消了伊利、蒙牛、光明液态奶名牌称号。我国乳业面临着空前的行业危机,进口奶粉品牌迅速成为主流,市场份额扩展至9成以上。当时,*ST伊利、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的股价也一落千丈,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都跌至底谷。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的时候,中国乳业将一蹶不振的预言就被推翻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市场份额已开始出现恢复的迹象。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行业工业产值已恢复至“三聚氰胺”事发前九成的水平,1~5月产值622.8亿元,同比增长5.82%,至少出现了缓慢的正增长。截至目前,根据媒体对各个城市消费者市场的调查,三聚氰胺事件对消费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基本消除,对奶产品的消费已恢复正常。不过,消费结构仍有变化,消费者开始偏向于高端奶、酸奶等产品的消费。“正是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乳企的销售量还没完全恢复,销售额却基本恢复到事前水平。”陈钢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