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57 13
2005-11-13
<P>现在,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大行其道,渗透到中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以前一直坚持的马克思经济学却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逐渐丧失其领地,但又不愿放弃,形成十分尴尬的局面,也造成了年轻一代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更多的不信任。至少在我周围是这样,我想请教各位如何找到他们两者的契合点,而不仅是两者的对立。</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4 00:30:00
大哥,太偏激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4 10:06:00

两者的切合点根本不存在,核心理论就有分歧,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切合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4 10:46:00
以后把西方经济学改名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经济学”来教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4 22:50:00

两者的分歧归根到底是两者的价值论不同,马经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而西经认为效用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在这一点上马经对、西经错,

看水力发电,说水力是电能的源泉,是对的;若说电被使用后所产生的光、热、声等等效应是电能的源泉那就错了。马经说的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说水力是电能的源泉是一个道理,是对的。而经说的效用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与说光、热、声等电耗效应是电能的基础的说法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西经也有它的长处:西经在分析劳动向交换价值的转化上有一个比较通俗供求分析法,让人觉得比较容易接受。供求法虽不完全正确,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成了交换价值,但是它点明了“转化”这个道理,还是可取的。反观马经,说对了交换价值的源泉,却未能说出劳动如何转化成交换价值。

正确的价值论应该是这样的: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劳动在市场中转化成交换价值,效用是交换价值被人耗费后所产生的效应,如同说“力水是电能的源泉,水力在发电厂里转化成电能,电能耗费后产生光、热、声等效应”一样是真理。

两个理论的切合点就在“转化”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4 23:11:00

说水力是电能的源泉,是对的 ---------- 但马克思的理论只承认劳动力的生理耗费凝结为商品价值,忽略其他生产要素,好比说,没有发电机,水力也能转变为电能,所以,马克思的理论是错误的。

若说电被使用后所产生的光、热、声等等效应是电能的源泉那就错了。 ---------- 西方经济学以光、热、声等等效应评价电能的效用,进而评价水力和发电机等机器设备的效用,所以,西方经济学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