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339 3
2017-05-06
             小女子菜鸟一枚,发帖只为分享交流,非喜勿喷。
             16世纪的重商主义,主要目的是要无限制的扩大本国贸易,为此很多国家和ZF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举措,短期内,很多国家的经济一片繁荣,财富得到了大量的积累,但是,随着贸易顺差和重商轻农政策本省的缺陷,最终是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而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为的强调发展工业,甚至通过剪刀差,政策制度等措施,为了发展工业而牺牲农业,虽然时至今日,我国的工业取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农业却停滞不前。引用《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的前言:当停滞而萧条的农业出现危机时,经济发展就处于危机关头,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已经达到这个危机关头。他们集中于工业生产扩张,但是,单纯地追求工业化并不足以获得一个最优的增长率。由于缺乏经济机会,农民没有储蓄和投资农业生产。由于缺乏农业进步,工业工业化处于困境之中。于是危机就产生了。我觉得我国目前的农业就是面临着这个问题,农民越努力种地越贫穷,人们一旦有机会参与其他的经济活动,就迫不及待的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吸取重商主义的经验教训,即使调整我国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度,促进农业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5-13 10:13:53
农民本身在市场亲和度上就存在缺陷,如果农民的的产品缺乏识别度(质量、品牌、包装等),价格必然泯然众人,自然不可能有较高的收益率;再加上缺乏规模效应,总体收入肯定不如人意。所以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供给侧改革还是需要分农产品类别的,比如大宗粮食,固然可以通过品种、原产地、微量元素、包装、品牌的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减缓在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下跌下的冲击,但是很难避免。而WTO下,不可能为了保护农民收入重新走回农业的闭关锁国的路径上,而国内粮食供应不足又打开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的大门。从根本上说,仍然需要基于中国自身粮食供求的缺口,战略性地在全球土地资源富裕地区进行布局,增强中国应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弹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4 14:01:51
首先,非常谢谢能有人这么认真的回复我的随笔。
其次,你说的农民的产品缺乏识别度,我表达赞同之意,但是这样的一个现状,我觉得根本原因不在于农民,在于制度导致的额社会分工,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凉茶,能够迅速的在全国打开知名度,值得从事农产品研究者的深思和研究。此外,就是你说的缺乏规模效应,这也与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规模经营是有前提的,就是土地能够实现规模集中,机械化能够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以及农业服务专业化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也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
最后关于农业发展和闭关锁国的问题,我觉得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至少我国国内的粮食市场,就目前而言,对外开放是肯定不行的,这必然存在巨大的潜在的风险,而且风险明显大于机遇。
个人观点,友好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5-17 13:11:47
王亚20170411 发表于 2017-5-6 19:49
小女子菜鸟一枚,发帖只为分享交流,非喜勿喷。
             16世纪的重商主义,主要目的是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靠商业位势拉动,出现贫富差距,这是社会必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