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一个巨大的泡沫 > > > > 美国经济大发展三十年,美国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日本经济大发展三十年,日本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德国经济大发展三十年,德国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香港经济大发展二十年,香港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深圳经济初步发展二十年(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年平均增长28%,1990年GDP仅为135亿元,居大中城市第二十位,2000年跃至第四位至今,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产值和税收长期位列中国城市之首)。深圳创造了一批初具竞争力的企业.
上海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创造出一个有标志性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上海是没有前途的。上海有那么多的大学,却没有一家好的IT软件公司,没有创造力的上海是没有前途的。
深圳有腾讯QQ、中华网,上海什么也没有;深圳有华为、中兴通讯,上海什么也没有;深圳有长城电脑、金蝶软件,上海什么也没有;深圳有康佳、创维,并缔造了中国彩电打败日本彩电的神话,上海什么也没有;深圳有万科,有金地,招商地产,华侨城等名列全国十大地产公司的公司,上海只有破烂的陆家嘴、浦东金桥、兴业房产;深圳有招行、平安、深发展,上海只有扶不起的阿斗浦发展.
(说明:IT行业,最好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华为与中兴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也争夺了各跨国顶级通讯企业如朗讯、北电、西门子的国内市场大片江山。没有中兴,华为,国外巨头在中国国内市场垄断的日子不会结束。中国50%的现有固话客户交不起初装费,70%的现有移动用户付不起高昂的资费。另一迅速崛起的通信企业UT-STARCOM,研发中心也在深圳。这家公司的小灵通占据国内市场60%强的份额。深圳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从而形成了以通信、计算机产品、集成电路、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4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亿元,在总体规模上排在全国第一,占工业总产值的53%,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又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半壁江山”。好些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
上海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上海靠的是政府计划性的“起吊机经济”。什么意思呢,就是靠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这些起吊机,通过大修桥修建房子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这种通过外延性的资金投入的经济是最落后的经济,一旦资金停止,发展也就停止,一旦资金放缓,发展也就放缓(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跌了,上海经济将陷入尴尬之地)。所以上海这些年来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不断的修桥造路,大搞工程,于是有了金茂大厦等房子,但这种靠外延性资金投入的固定资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方法是最落后的方法,不能激发内在有效的投资需求,仅靠外延资金密集性的投入,很容易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当年泰国的曼谷就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上海4000多亿的GDP,除掉上海城郊区的农业所产生的1000多亿和宝钢、上海石化等靠国家政策性投资的大形国有企业所产生GDP,上海的GDP所剩无几呀,这就是上海为什么经常叫他们经济总量大但上海人本地人却很穷的原因。因为上海的GDP质量非常低,GDP结构非常不合理。而宝钢、上海石化这些国有企业随着WTO的到来将产生悲剧性的结果,因为宝钢等企业都是国家政策性保护的,在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生产电脑、手机等特殊的钢材宝钢都制造不了,全部都靠进口,加入WTO后,一旦保护性的政策撤消,这些企业将受到致命的打击,现在美国政府已经就中国对宝钢等企业的保护政策而提出了仲裁。上海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将使上海发展面临庞大的包袱。
而世博会更是一个笑话,过去因为信息、传播等技术非常落后,因此通过了这个展览会来展示各个国家的优势和特点、借以交流成了必要,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这个展览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大家不妨留意一下近年来申办这个展览会的一般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发达的国家现在已经务实地意识到不需要通过举办展览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而上海的宣传把世博会的作用放大了很多倍,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城市因为办这个展览会而获得过重大的发展,展览只在有限的时段内进行,它对当地经济的短期刺激只能是短暂的,事前和期间固然可能支持当地的经梅荣,但结束后当地经济却会经历连续几年的下滑。上海寄望于世博会这个面子工程为上海经济带来巨大发展契机的想法是荒谬和一相情愿的。在未来的8年中,上海将投入2000多亿的资金到展览会场馆以及交通城建设,这样上海还将继续他们的“起吊机经济”,继续制造更为庞大的泡沫,一个原本经济质量就很差的城市却泡沫经济却很发达,一旦泡沫破灭,这样的打击是致命和摧毁性的。
上海的经济如此的脆弱,GDP质量是如此之低,企业毫无竞争力。但为什么报纸上尤其是上海本地的报纸会大量报道上海的经济多么好的呢?因为国家在上海实在是投入了太多太多的资金,给予了太多太多的财政、税收优惠,还强制性的给予金融优惠政策。上海财政收入缴给国家然后国家又拨款回来,而且国家每年的拨款远超过上海上缴的财政收入(这个年鉴里面可以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架、 港口)等等都是国家投资,预算收入中扣减,当年浦东开发,都是国家责成各部委投资,金茂大厦都是中国粮油投资的,各大写字楼基本上都是如此。至于财税优惠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了,浦东新区的税收政策比任何一个特区还要优惠。
举全国之力来建设上海,但是一直不怎么样,金融中心也不是,经济上发展速度也不怎么样,外贸、金融和进出口总量等等都远远不如深圳、广州,更别说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的任何东西了。人为地将新股发行全部移到上海,将黄金交易所从深圳移到上海,设立中央银行第二总部,如此的偏颇于一个城市,这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经济竟然远远没有达到这些巨大投入所应带来的成果。上海的报纸和电视就开始瞎编乱造,编造了大量完全脱离实际情况的报道,甚至有报纸上上海已经是世界上人气最旺的城市,已经超越了纽约、东京、伦敦、香港。于是一大批的笑话被制造出来了,连上海本地的老百姓都迷惑了,因为上海人很少走出上海这个城市,并不了解外边的情况,于是想当然的认为上海已经强大得不得了了。这就象皇帝新装一样,那些臣民都说皇帝新装是多么的漂亮,就象那些人说上海的经济如何如何好一样,其实它什么都没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