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2962 15
2009-09-17
我是一个普通的90后,3岁半读幼儿园,4岁读一册,提前进入校园的我意味着至少比同龄人少两年的童年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遗憾。而现在,不到20岁的我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大学生了,除了年轻,我什么都没有。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中,一直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我自然就有着比别人不一样的“照顾”:唯一的90后,同学眼中的小弟弟,也许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影响着我现在和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多少人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读书地,也是无数人梦里萦绕的“象牙塔”。从小学到大学,这样一个质的飞越,常常听到有人在身边说“孩子,认真读书吧,考个好点的初中;孩子,勤奋学习吧,考个重点高中;孩子,刻苦钻研吧,考个重点大学。”我努力了,但却从来没有上过重点的初中,高中,大学。现在,我仍在努力,不甘心一直沦落在二流的学校中。但现实也是残酷的,为了国家的CET-4CET-6,大学里,我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学习英语,知道了山姆大叔,大本钟,却模糊了《论语》,《春秋》;了解了供给需求曲线,却看不到明天就业市场上的供求缺口;跑了不知道多少次图书馆,却没有勇气看完《国富论》、《资本论》。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我一个大学生在过。
当年轻的马克思在生活极为困苦的条件在大不列颠博物馆钻研藏书,为报纸写文章,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恩格斯进行学术探讨时,我们却享受着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Control+C,Control+V,把别人的劳动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便利的条件反而成了学术造假,应付检查的肥沃土壤。哦,对了,别忘了,这可是所谓的“信息社会”。
而现在,又面临着升学了,沉醉在拉格朗日,泰勒的定理里,抱着原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听着考研词汇书所配的MP3,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响起了:“孩子,……”。游弋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的我已经不知道考研究生的成本与收益有多大,也没有那个机构对“准研究生”们的身体,心里状况进行调查,或许,在一张录取通知书与另一张硕士学位证书面前,这些已经都算不上什么了。在这个盛产硕博的国度里,走出来的都是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合格品。不知道在全民享受GDP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利益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教育的供求关系,有没有考虑到知识的深化与智力的外流?
在这个让人心潮澎湃的转轨时代,90后的我仿佛又看到了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的身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7 21:29:20
趴在图书馆的书桌上,迷迷糊糊看见了你最后那句话的情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1:53:48
不同的环境,出产的必然是不同的产品,带来的利益自然是不同的,投入产出必然是相关的。虽然走过大学生涯,也万分努力,却依然遗憾无数,不忍回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13:27:50
你的某些话深有同感
社会是进步的
无奈之下
我们也只有这些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15:22:49
我们也想改变,但只是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8 20:47:47
大家的生产技术都不一样,不过还是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