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树 发表于 2018-4-3 04:21 
仅从第一个轮次就可以发现问题。比如a,它贷款投资100元,分为购买煤70元和发工资30元。产出120元,获利后需 ...
这个问题很好!
计算的时候,由于卖出货物要纳税,而货物不一定卖得出。所以要变通一下,就是a的支出先从纳税开始。先进行的纳税是对上一轮完成销售的纳税,同理,利息、分红亦然。所以你可以回看到我讲a的支出时,总是纳税、分红、捐赠等之后才投资,按照这个时间顺序进行。也就是说,在投资前a的支出,是对上一轮完成销售后的纳税等支出事项,但计算上归入这一轮。每轮均按此进行。
您的举例来自经济学书本,通常是从投资开始,卖出商品后纳税,对比如下:
书本: 投资,销售(Y),纳税,付息,分红。 也可以用Y=X(1=R),但纳税又是由Y决定的,等式可成立但不好理解。
我的模型:纳税,付息,分红,投资,销售(Y)。对应公示Y=X(1+R),R是币利率。
这样的计算,避免了您所说的卖不出去而无法纳税的问题。在数学上同样成立。这样就发现买卖差了。
当然,按照书本的算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纳税时间延迟而已,纳税所形成的采购相应延迟。但是,纳税能形成的购买力都是6元,也就是说,货架上有6元货物将被拿下。直到经济衰退前的最后一轮,货物才卖不掉而无法纳税,之前的轮次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