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实验”开贴1:“买卖差”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开场白:经济研究如同其它学科一样,期待人们不断探索。过去的经验表明,任何经济周期理论都是不完善的。对经济周期根源的研究如果有新意,则不仅要自圆其说,同时应该指出前人的错误所在。在此开贴论述,希望经济学各派支持者据理提出尖锐的批驳。凡辩驳,总要以清晰简洁的话语说明道理,切莫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不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本“探源实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模拟,参数包括了“投资、消费、税收、利率、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赤字等”。参数很多,目的是后续讨论要引证。
经典理论各学派,如果不同意此设计,则请自行给出实验方案,我将就着您的方案来解答。但是参数中必须包括利润和储蓄。
(原发起帖在https://bbs.pinggu.org/thread-5592624-1-1.html)
真理越辨越明!
探源实验条件:每轮次为1年。环境中有2个企业a和b。a和b最初都没有货币,需要从银行借贷然后投资。a雇佣c,b雇佣d。a生产生活用品,供全体使用,b生产a所需的煤。利润率不同。贷款利率5%,税率30%。c和d有储蓄,占工资的10%,其他人或单位不储蓄(为简便故)。a的生活用品自给自足,不单独计算。b将毛利润的60%用于消费。政府、银行的税收和利息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赤字和居民按揭消费作为可能,留待讨论者决定是否发生。
探源实验表
| 第一轮 |
贷款
|
投资
|
煤或工具
|
工资
|
产出
|
毛利润
|
年末纳税
|
年末还贷
|
储蓄
|
消费
|
老板结余
|
政府采购
|
赤字 + 按揭
|
银行消费
|
a
|
100
|
100
|
70
|
| 120
|
20
|
6
|
105
|
|
|
9
|
|
|
|
| c
|
|
|
| 30
|
|
|
|
|
3
|
27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40
|
40
|
6
|
| 70
|
30
|
9
|
42
|
| 18
|
1
|
|
|
|
| d
|
|
|
| 34
|
|
|
|
|
3.4
|
30.6
|
|
|
|
|
政府、银行
|
|
|
|
|
|
|
|
|
|
|
| 15
|
| 7
|
汇总
|
|
|
|
|
190
|
|
|
| 6.4
|
|
|
| 1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以上是实验数据。限于篇幅,只写了1轮次。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扩大。真实社会的企业基本就是这样,有利润,社会有储蓄。企业a和b都需要从银行贷款,然后进行自己的投资活动。经济规模逐渐扩大。
面对这样的数据,问题在哪呢?
仅从第一个轮次就可以发现问题。比如a,它贷款投资100元,分为购买煤70元和发工资30元。产出120元,获利后需要纳税20*30%=6元,偿还银行本息共100*1.05%为105元。最后a手里剩下9元。之后,政府税收6元,用于采购,银行获得利息5元用于消费。还有工人获得30元工资,3元储蓄,27元消费。归总,投资+消费+政府采购=108元,即从货架上拿下了108元货物。而a投资100元,放上货架的是120元货物。因而,a投资的结果是
货架净增加12元货物。
同样到b,投资40元,从货架上拿下货物65.6元,而放上货物70元。使货架净增加4.4元。
因而社会在第一个轮次,会发生12+4.4=16.4元的绝对剩余。这个现象,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相对剩余”很相似,但与它们论证的出发点以及参数取舍不一样。这意味着供给是大于需求的。
因而问题在于社会如何去化解这些绝对剩余。
1. 用投资解决(凯恩斯的理论)?
2. 用分配解决,也就是对利润重新分配(马经)?
3. 用减税解决?
4. 用赤字解决?
5. QE解决?
6. 用创新解决?
7. ……
我认为,不论以上哪一种解决方案,都没有涉及到“买卖差”的纠正,因此不可能解决绝对剩余。
那么,什么是“买卖差”?
比如a,投资100元,之后又纳税6元和还息5元,实际上a支出了111元。产出是120元,因此,a希望获得9元货币增值,也就是“币利”9元。而在100元支出中,有工资30元,其中3元被储蓄(币存),27元用于消费。于是111元支出中,只形成108元购买。9元币利+3元币存为12元。这就是绝对剩余出现的原因。
社会上的企业都是这样,大家可以用它们的账本进行检验。
所以,经典理论把投资、消费、政府采购割裂开来,是难以发现绝对剩余的,也找不到正确解决剩余的方法。应该看到,一笔投资,本身就连带着一定的消费和政府采购。投资+消费+政府采购所形成的总购买力肯定小于总产出。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发起本帖,首先揭示“买卖差”的存在。逐渐再讨论如何解决绝对剩余问题。
请各学术派别对以上见解提出评议。如不同意此实验参数,就请自行设定新参数,然后根据新参数再行讨论。
请版主把此帖发到全论坛,欢迎更多的大师们前来批评斧正!
35楼是续1
269楼是续2
324楼是续3
续4: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