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567 2
2009-09-19
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很“李小龙”,不至于是我第一个发现吧。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理论上清除废物——五常最后仅剩需求定律一招;小龙剩攻、防两招。在实践上“复古”——五常走回斯密(Adam Smith)的路;小龙找回中国传统的“八卦”哲学。

从资料看,二位还同是“华大人”!李小龙一九六一年进入华盛顿大学,一九六四年由华盛顿大学辍学。张五常是一九六九从芝大转到华大。

他们在理论上清除废物。那么,“清除”的准则是什么呢?五常答曰:“能不能解释到事实,是判断经济理论好坏的准则。”

我们再来八卦一下。五常到底是芝加哥学派(The Chicage school),还是“华盛顿学派”,或是什么“经济解释学派”?咕咚不能肯定,要向各位请教。咕咚能肯定的是五常继承了维也纳学派(The Vienna Circle)的传统。“维派”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理论只能证“无错”而不能证“对”。理论要有错的可能(至少想象中要有)。咕咚认为,能证明“无错”的理论只是“暂时”可取的,不代表就是“对”的。这点对于中国这个“经验大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咕咚认为,这也是从“经验”上升为“经验科学”的唯一途径。

有一些朋友常常把学经济与做生意混淆,推测与预测混淆。总以为经济学是水晶球或魔镜之类的神物。我想费沙(I.Fisher 又译:费雪、菲歇尔)炒股的反例足以像冷水浇头一样让你清醒了吧。所以五常曰:“经济学的唯一用途是解释。解释和推断是一会事。推测和预测是两会事。”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有一均衡点。学点“五常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均衡”(equilibrium)概念来自物理学。因为需求量与供给量均为意图之物,无从知,也就无此均衡可言。那么。“均衡”为什么还被保留呢?五常曰:“因为均衡有一个肯定能被推翻的假设,有一个验证的假说(可见的。不可见,需可被证实的)。”

解释行为需约束行为,那嘉芬物品(Giffen goods 又译:吉芬物品)又将怎么处理?

曾经五常两招中的其中一招——局限的变化,你又如何看待?

第二讨论室地址:http://blog.sina.com.cn/gudongeconomi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3 11:01:01
....这个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2:46:39
经济学前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