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稳定经济增长本是主题,但是,经济稍一回暖,关于通胀或通胀预期的说法就不期而至。这主要源于对上半年“天量信贷”的担心,对楼市股市“节节高”的忧虑,对一度回升的食品价格的恐惧。不过,通货膨胀说法“满天飞”,其中有的干扰视听,虚张声势,我们不能对其完全视而不见。
本报今天撷取具有代表性的多种观点,希望帮助广大读者了解通胀的基本机理,看清当前的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科学判断、准确把握经济大形势。
姚景源:人家正结婚呢,不要预测以后会吵架;不赞成把现在通胀的预期炒得这么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8月3日做客北京电视台《点击年关键》2009第二季的录制现场时说:“打个比方,就像两个小青年结婚一样。如果我们在婚礼上搞个预测,说这小两口三年以后肯定得吵架。吵架当然是有可能的,但是人家正结婚呢,还是研究怎么过好日子更有意义。如果每天在想着要吵架、要离婚,这个日子肯定过不好。”
首先我国有适度的通胀是正常的,适度的通胀也是难以避免的。在一定情况下,这种适度的通胀对整个经济来说,第一它是可承受的,第二就是要看到它在经济运行过程当中是一个客观存在或者必然要出现的。
我觉得大家要看到这么一点,看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几次通货膨胀。CPI最高的时候是1994年的24.1%,不是很快也就解决了吗?我们政府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的能力特别强。我们有稳定通胀、稳定物价的基础。我们现在从整个市场格局上看,应当说是难以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即使出现了,我们有宏观调控,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有措施战胜这个通胀。所以我是不赞成把现在通胀的预期炒得这么高,然后影响我们的行为。粮食连续六年实现增产,粮价稳百价稳,它是基础价格。粮食价格稳了,标志着食品价格会稳。
比如说现在,粮食价格这几个月有所上涨,我把它叫回升。为什么叫回升呢?即使是粮食价格经过这两个月的上涨,仍然还是低于我们去年和前年时候的最高水平。所以,我觉得它是一种价格回升,这种回升我认为是合理的,是应该的。这种回升也不会导致今年年度之内发生通货膨胀。
马建堂:不应妖魔化投资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在7月4日,全球智库峰会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经济继续保持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势头,但还要巩固向好的基础。针对“下半年我国是否会出现通胀”的问题,马建堂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通胀的风险。
虽然2-5月份我国CPI和PPI已经连续四个月双双负增长,但是不少专家都认为由于流动性过于宽松,CPI可能在下半年出现拐点,我国面临通胀风险。
在当天的“全球储蓄、消费及金融安全”分
论坛上,马建堂表示,只要投资是合理的、充分的,就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要发展,不投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妖魔化投资。
马建堂认为,高储蓄率必然有高投资率。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9.7%,这个速度主要是投资带来的。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确实存在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的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地增加消费,但是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中国无通货膨胀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8月份月度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连续7个月负增长,但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9%;(上年同月为上涨10.1%),降幅比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
此外,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16亿,同比增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12985亿元,增长3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目前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从8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CPI、PPI环比均出现上涨,尤其是后者出现连续5月上涨,这表明社会总需求在增加,但PPI、CPI同比降幅收窄,两个价格总指数还处在下降中,无通胀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6月10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4月末M2同比增长25.95%,已连续第五个月加速,M2增速短期看可以接受,但如果继续攀升,那么高通胀卷土重来绝非危言耸听。
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合适。然而,未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大,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龚方雄:通胀预期在升温,但它在未来12-18个月之内降临的可能性不大
6月9日,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表示,5月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完成了“由熊到牛”的转化,目前已是牛市的初期,“至于通胀,我们认为,通胀预期在升温,但是它在未来12-18个月之内降临的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大。
“这是因为全球有庞大的过剩产能。现在全球产业界开工率、设备使用率只有60%左右,中国有些行业甚至更低。在这么庞大产能情况下,真正出现通胀可能性是相当低的。”
龚方雄认为,通胀预期跟美金的走势有很大关系,而美金现在只是一个技术性的走弱,还没有进入结构性的贬值。
房地产是防止通胀的最好方法。
“通胀预期本身应该是可控的,是可管理的。但是,如果投资者担心未来的通胀会加剧,各国央行不断印钱,如果采取这样市场态度的话,我们认为最佳规避通胀的投资工具仍然是房地产,黄金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选择。”
龚方雄认为房地产是最好避险工具的原因主要在于:房地产是有形资产,可以抗通胀,此外,房地产可以受惠于人民币的升值。
哈继铭:预计明年预通胀率将达3.5%至5%
2007月21日,针对通货膨胀,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哈继铭预测说,中国今年没有通胀,但是明年可能会明显的通胀,预计通胀率将达3.5%至5%。“我个人判断,实质性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在三四季度变得稳固。通胀预期有了,但通胀还没有真正起来,先是股价、楼价涨,然后物价涨,然后出台调控政策,最后什么都不涨。这个规律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很多次,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也要防止物价上涨,也要尽可能的不让资产价格大幅的波动。”
陈志武:中国的货币增量远远大于合理的货币增量,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问题
美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目前在很多领域里面已经出现通胀,并且全面的通胀也将很快到来。
9月17日,他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他赞同姚景源的CPI、PPI都在低位徘徊,供给充足,通货膨胀无基础的说法,但他同时指出,严格来说,所谓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5%或者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通胀 ,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贬值,很多人都强调前者,却有意忽略了后者。因为从去年贷款的增长来看,中国的货币增量远远大于合理的货币增量,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