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208 22
2009-09-21
        如果说婚姻是一纸合约的话,估计很多人会不完全赞同,至少很多人将婚姻视为两位有情人的共同承诺,这种承诺包含了很多合约明文规定以外的情感、关怀、约定与共识。但不论如何,在行为的约束上,结婚前与结婚后截然不同,甚至,如果我们将情感等承诺也视为一种合约安排的话,那么婚姻则可以简化为一种全新的情感与财产合约。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婚前市场。尽管正常的男女比例为一比一左右,但更为现实的是:由于从事地下产业女性的漏出(这部分女性很少进入婚姻市场),加上被富人包养的二奶与情人以及一些女性独身主义者,再包括由于重男轻女导致被扼杀出生机会的女婴。经过以上的减员,男性面临着一个严重供给不足的婚姻市场。对于一些更为年轻的男士(尤其是当前的大学生),这种劣势表现的更为明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观念的原因,许多男士不愿意选择比自己大的女性,所以市场搜索范围缩小;第一,由于财富的累积需要时间,许多事业有成的男士喜欢跨域搜索,寻找小自己很多的女性,这此人成熟、稳重、多金,可以轻易满足年轻女孩的虚荣心,相对年轻男士而言,竞争力空前强大,使得市场再一次被分割出去很大的一块。
        年轻男性的婚前市场竞争如此激励,这还仅是一个方面,更为致命的是:为了使自己在这个市场中胜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以及大量的金钱,而这些投入或者是代价太高或者是不具备。这里面便存在着一个悖论:年轻的男士如果不投入时间与精力追女孩或陪女友的话,那么在激烈竞争面前,可能会失败,落个形单影只,但太多的宝贵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弱化,等工作后更没有时间来学习,所以年轻的时间最宝贵)用来陪女孩子,又哪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担高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呢?而没有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即使签订了婚姻合约,谁又能保证这份合约就能保持到永远呢?另外,还要强调一点,随着房价、物价与电影票价上升,追女孩子与结婚的成本居高不下,这又使追女孩子不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家族的行为。所以,在当前,只努力的学习而不愿陪女孩子的男士在竞争中失利,不努力的学习却全力以赴追女孩的也只会获得短期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平衡两种时间与精力而且具有一定物质保证的男士,才可笑傲婚前市场。如此高的能力与物质要求,难死了多少父母与大学生,可以具是高难度、高挑战与高成本。所以,简言之,男性对于婚前市场之极度劣势。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女性的婚姻市场。女性在姻前市场享受着一定的优势,这从上面男士市场的过度竞争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这种优势却隐藏着一定的结构问题: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是很抢手的(高度竞争的)。由于在婚前的恋爱市场上,受到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那么为了提高谈朋友的效率。双方必然通过识别对方的信号才可以进行决策。男性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财富的信号向女方传递其信息,也可以通过个人的能力(潜在的财富)向女方传递信息。但对女性而言,这种信号却更多来自于其外貌,这是老天带来的,不象男士传递的信号一样,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改变。在外貌影响下,许多女孩享受着高度竞争的追求,而另外一些则是低度竞争的。这里也需要强调一点,这并不绝对的,对女孩的外貌还受到个人的自信水平,化妆水平以及男性的审美观以及双方相处时间(相处时间越久,信息越充分,外貌的影响越弱)而变化。所以,对于自信、独立以及略施淡妆的年轻女性而言,事前的婚姻市场还是很完美的。
        但是,经历了婚姻与年龄的增长却改变了女性在婚前的优势地位,女性在婚后显然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来自于女性在结婚过程中的专属性投入太多,不论是感情上、生理与心理上都是如此。在经济学中,我们发现,一方专属性的投入越多,相对另一方而言,就越容易被套牢,越处于不利的位置上。女性在婚前凭借吸引男士的美貌在加速贬值,而男性的财富却在增长,可以搜寻更多年轻的女孩。如果不在婚后的市场上进行让步,很有可能家庭不保,而在离婚时,双方所承担的成本也是高度不对等的(女性再嫁的难度远远高于男性)。所以,简言之,女性对于婚后市场之极度劣势。
        老天是公平的,赋予了女孩在婚前市场中更多的选择权,也增加其婚后市场的高昂的退出成本。所以,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点小的建议:第一,在婚前市场中,女性拥有选择权(这对个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决策),但选择的标准更应该注重男士的责任感而不应是其是否有时间或者有更多的金钱,否则婚后可能产生很大的风险;第二,对于男士而言,需要平衡积累知识和恋爱时间这二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否则错过了找寻另一半的时机与错过了黄金的求学阶段都是重大的损失;第三,对于女性而言,随着婚前与婚后的变化,投资的重点应该发生变化:在婚前注重个人的外貌、语言与形象上的显示个人信号(提高竞争力)的投资,在婚后注重情感、归属、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双向交流的投资(防止被套牢)。
        经济学毕竟是经济学,分析永远没有真正的爱情美好,人的理性在爱情面前也出奇的脆弱。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家鸿
                                                                                                        2009.9.21

         关于李家鸿的更多有趣制度经济学博文,请移步:http://user.qzone.qq.com/45805491?ptlang=20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21 17:31:10
此贴是一位醉心于制度经济学的老师的闲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1 17:37:45
好资料 值得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1 17:38:27
挺有意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1 17:46:31
挺好
嘿嘿    蛮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1 17:46:55
如果能写更多点  就最好啦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