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l Kimberley是路透外汇市场分析师.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撰稿 Neal Kimberley 编译 王露迪/丁琦/王洋
路透伦敦9月22日电---
24年前的今天,一些主要国家呼吁让美元贬值,以令失衡的全球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如今,随着建立世界经济重归平衡新框架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元将再次承受重压,不过这一次,政府官员将尝试令其跌幅不会像上一次那样严重.
本周稍早,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他将在20国集团(G20)峰会上呼吁各国领导人达成新的全球"框架"纠正经济失衡,在此框架下,美国将削减巨额的贸易逆差并减少预算赤字.这其中寓意,正在于此.
不过,要想就这一框架达成一致,政治上将困难重重.因为它将要求诸多国家改变自身政策.比如中国,很可能需降低其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速.随着欧元兑美元攀升至一年新高,市场开始认为经济再平衡过程可能最早将在匹兹堡的G20峰会上拉开大幕.
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曾呼吁,"让除美元外的主要货币兑美元进行有序升值."随後各国央行便协同采取行动以压低美元汇率.
这一次,随着全球经济在复苏道路上坎坷前行,各国领导人或将让美元以一种更低调的方式贬值.
不会明确呼吁但各国领导人不太可能明确呼吁让美元贬值.事实上,美国财政部可能会继续强调其"强势美元政策",以免激发市场动荡.
G20中没有人愿意让美元暴跌,因这恐将扰乱复原中的全球贸易.与1980年代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挑战美元长期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美元的优势地位有助于美国取得外国资金.为保留这个优势,华府可能会鼓励全球各国央行继续持有美元.这将要求美元缓慢贬值而不是恐慌性下跌.
因此,除非决策者完全失去对外汇市场的控制(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此次美元下跌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可能不及广场协议签订後的情形.美元兑日圆在1985年9月22日至1987年底之间大跌约50%.
然而美元的总体趋势似乎没有疑问.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曾表示,他希望美国经济"更多地是以出口为导向,而非消费".
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元贬值是个合乎逻辑的手段,与调整税赋和医疗改革等大多数其他政策相比,此举或能更方便快捷地重塑美国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强烈暗示调整币值的必要性.
IMF在本周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现行的政策以及所谓的汇率体系可能无法满足让需求再次平衡的要求."
报告补充说,如果"人民币因欧元和美元的贬值出现实质性升值",将使世界主要经济体为恢复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改革"变的更加有效".
匹兹堡峰会料为汇率谈判确定框架
匹兹堡峰会上全球各国可能不会在美元贬值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一位法国官员上周五表示,此次匹兹堡峰会将仅仅为将来的汇率谈判提供热身而已.
这位匿名官员说:"在目前这个阶段,将不会有汇率谈判,不过我们希望能够设立一个框架,可以借此在以後讨论汇率问题."
不过给予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中以更大的权力,可能是换取中国重新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部分非正式的条件.
今日欧元兑美元一度达到1.4821,突破了2008年12月创下的1.4719的高点,这是一个技术性信号,表明市场认为美元正变得愈发脆弱.
许多交易员都认为,突破该水准意味着未来数周或数月,欧元兑美元很有可能至少达到1.50的重要心理关口.
欧洲央行可能会通过表达对美元走软的担忧的方式,来试图限制看跌美元的投机行为.但市场似乎并不担心欧洲央行会真的干预汇市来支撑美元.
以下这个例子便可清楚的看到市场的这种观点.当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阿尔穆尼亚上周表示欧元过度升值可能会有损欧元区经济之时,欧元仅仅微幅下跌,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暂.
市场明白,哪怕是欧元兑美元达到1.5000稍上方的水准,这也远低于去年7月创下的1.6038的纪录高位.
在目前的形势下,欧元兑美元的任何升势均可能被政策制定者看成是美元总体疲软的结果,而不是欧元过度强势.当欧元兑美元去年7月达到峰值时,欧元兑日圆也达到了类似的高点.而目前欧元兑日圆要比当时的水准足足低出35日圆.
日圆兑美元料走坚
日本当局也可能愿意让日圆升值.新任财务大臣藤井裕久在本月就职之前,就曾表示日圆走强总体上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增强日本民众的购买力.
虽然後来藤井裕久未再发表类似言论,但市场猜测他仍可能会保持这种观点.日本民主党上台後,可能会试图改变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因而可能会不再反对日圆升值.
结合目前20国集团(G20)致力于重新平衡全球经济的大背景,这可能轻易地导致市场认为,美元兑日圆应该低于90的水准.(完)
--译文审校 张明钧
© 路透 2009 版权所有(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olumnistNews/idCNCHINA-713620090923?feedType=RSS&feedName=columnistNews&sp=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