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曙东教授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上发表《京津冀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研究》,为探讨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提供了一个思路。
文章摘要如下: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M2.5浓度的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对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在工业源中,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的贡献者; 在生活源中,燃煤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这也是冬季供暖期间PM2.5剧增的原因; 在机动车源中,尽管黄标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但却占据了颗粒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利用京津冀代表性城市PM2.5日度数据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等因素对PM2.5浓度的负向与正向作用。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构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黄标车保有量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对策建议。
此论文分析了京津冀雾霾治理中的症结,ZF在治理空气污染时却出现一个监管漏洞:忽略了对燃烧高硫石油焦的监管。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