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3271 4
2005-11-21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19日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上表示,“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将努力优化投资消费结构,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加速的时代,市场潜力巨大,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长期指导方针。在当前投资持续高增长、投资相对偏热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金人庆说。

  一是理顺资源、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把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收益。

  二是重视研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扩大中收入的人群,同时调节高收入人群。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等工作,进一步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使大家敢于消费,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动力。

  四是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培育其消费潜力应将重点放在加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上,放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上。

  五是致力于改善供给,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只有实现产需之间的互动,才能培育有效消费和新的消费增长点。

  此外,金人庆还表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促进经济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还将在其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的激励机制,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经费的基础上,增加科技投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研究约束与激励并重的财税政策,支持循环经济,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政策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间财政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十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有了飞跃的增长。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年预计要突破三万亿元。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九五”末的15%提高到2004年的19.3%,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21 08:37:00
(转贴)教育已成中国人不折不扣的国耻
  
                   毅海
  
    我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种羞愧感,我为这个政府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下面这则消息可能你不信,开始时,我都无法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信!――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 ,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 ,剩下的47% 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什么是国耻?这便是不折不扣的国耻!!哪一国稍有责任心的政府会这样办教育?!哪一国公民竟连自己的教育经费都不清?!抓我坐牢我也要说――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人所共知的谎言,这不是政府失职,而是渎职!共产党的制度唯一一个优点便是可以狠狠地执行政策,如果把教育和政绩联系起来,哪里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就撤他的县长、撤他的市长甚至省长之职,我敢说没有不能实现的!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级组据,一个是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贫困生农村来的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在底下的院校多一些。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对比,说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的贵族学校,但即使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他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哪儿一年收费是3千8,很多常德那个地方的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要拿出三千八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历史,他们认为日本人在二战后用掠夺来的财富大办教育,然后走向经济腾飞的,其实这是可笑的无知。事实相反,二战给亚洲带来了破坏同样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破坏,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艰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但是在大陆,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无知者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中华民族要想复兴,不是说收复了台湾便可以复兴了,除了那些丧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会相信这种谎言外,理性者都清楚一点―一任何国家要强盛靠的只能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 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 。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 ,也就是说,全国有56% 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 。有些人说了,咱们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那是唬弄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的。诸位知否,建国50周年时,据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国庆盛典、世界第一”,已逝的李慎之先生说:“希特勒死了,斯大林死了,世界上追求这种壮观的场面的国家应该是不多了。以我之陋,猜想也许只有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才有这样的劲头”。但这上千亿除了让中国人自我膨胀,让外人窃笑外,再也没有什么了;一个神五又是上千亿!我是为神五上天而骄傲,但我更为中国的教育而耻辱;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现在肯定进步了),有当官的轿车,没有孩子的学校,这便是中国现状;我国每年被贪污掉的资金保守估计也在2万5千亿人民币左右!看来中国的确是进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1 19:45:00
一面是财政收入突破三万亿,一面是千百万的贫困孩子上不起学。教育,这样一个任何人都明白其重要性的根本事业,却始终在苦苦挣扎中求发展。为什么中国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原因很简单,“不出政绩”,教育事业是需要长期投资,见效缓慢的事业,这样的事业不符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官们的政绩要求。于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教育、教育事业要发展,还是从教育好各级高官开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2 09:12:00
以下是引用fengxiazi在2005-11-21 1:29:54的发言: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19日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上表示,“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将努力优化投资消费结构,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加速的时代,市场潜力巨大,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长期指导方针。在当前投资持续高增长、投资相对偏热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金人庆说。   一是理顺资源、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把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收益。   二是重视研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扩大中收入的人群,同时调节高收入人群。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等工作,进一步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使大家敢于消费,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动力。   四是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培育其消费潜力应将重点放在加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上,放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上。   五是致力于改善供给,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只有实现产需之间的互动,才能培育有效消费和新的消费增长点。   此外,金人庆还表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促进经济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还将在其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的激励机制,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经费的基础上,增加科技投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研究约束与激励并重的财税政策,支持循环经济,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政策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间财政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十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有了飞跃的增长。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年预计要突破三万亿元。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九五”末的15%提高到2004年的19.3%,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这篇文章我读过

说的有一定道理

其实中国的GDP水分很大

所谓的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水分

不是政府不投资,而是政府没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2 23:46:00

2005中国财税论坛的主要内容

该次论坛有三个专题,每个专题有三个模块,分别是:

专题一:公共财政建设和宏观经济调控

模块1:十一五时期的财税宏观调控

模块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公共财政建设

模块3:财政体制改革与基层财政建设

专题二:公共预算改革和依法理财

模块1:公共财政框架中的公共预算改革

模块2:公共支出管理与一发理财

模块3:财税改革的国际化视野

专题三:税收政策、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

模块1: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收政策

模块2:加强税收征管与推进税制改革

模块3:农村税费改革和统一城乡税制

俺们老师回来传达地会议精神,与大家共享^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